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亲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春捂”同样适用于现代
2016-10-29 19:01阅读:1066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春捂”有度春天,天气忽冷忽热,给宝宝穿衣服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俗话说“春捂秋冻”,那么&

“春捂”有度

春天,天气忽冷忽热,给宝宝穿衣服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俗话说“春捂秋冻”,那么“春捂”是否适用于现在的宝宝?怎么“捂”才算适度?

“春捂”同样适用于现代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春季乍暖还寒,天气逐渐温暖,但容易回寒,人们会感觉忽冷忽热难以适应,不知穿多少衣服合适。这种情况下,提出“春捂”,就是建议人们不要过早脱掉厚衣,因为一旦气温骤降受寒,易感冒患病。

“春捂”同样适用于现代

人们穿衣无非为遮羞、保暖、装饰等功能,“春捂”首先是为保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衣服可能仅有一两件,单衣和棉衣,或者棉衣掏出棉花就是单衣。因此,人们对付春天的乍暖还寒,应对的方法只能是晚脱棉衣——捂着点。即使在现代,春季温差较大,中午热、早晚寒,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外出活动,或早出晚归上下班,最佳防寒的方法也是捂着点。

“春捂”同样适用于现代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适当“春捂”,等待“皮肤苏醒”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重量相当于人体总重的1/6。皮肤参与人体各项功能,但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身体、调节体温,维持身体内在温度的稳定。我们最熟悉的情景——夏天人们大汗淋漓、冬天很少出汗,就是皮肤通过出汗多少调节体温。漫长的冬季,皮肤被暖暖的衣服保护得很好,处于“休眠”状态,它很少出汗,在等着春天的脚步唤醒。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温度常常达不到皮肤裸露要求的适宜温度,人体安静状态下还是能感觉出丝丝寒意,所以适当“春捂”是必要的。

“春捂”可以避免风寒入侵体内

中医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存在矛盾对立,又永远处于相对平衡。一旦这种相对平衡被打破,人就会生病。哪些因素会破坏这种平衡呢?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提出了“三因论”,把致病因素归纳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外伤等”3方面。其中,“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6种中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通常随着季节的变迁,出现上述6种气候本属正常。但如果气候反常骤变,当暖反寒、当热反凉、骤寒骤暖,都容易使人生病。所以,春季气候多变,常有当暖反寒的倒春寒,我们适当“春捂”,不让风寒自经络流入体内,也就侵犯不到脏腑,使人体免于疾病。

“春捂”应该怎么捂

室内适当多穿:春季北方会停暖气、南方会进入多雨季节,所以室内也会感觉有些阴冷,甚至晴好天气的中午,室内比室外还冷。室内人们一般比较安静少动,产热也相对少,所以要适当多穿衣。衣服厚度因人而异,摸宝宝手脚感觉温润,身上无汗就行。

户外穿多少要视情况而定:人体体感的舒适温度,与温度本身、干湿程度、风速、有无日照等多因素有关,户外活动穿多少,不应拘泥于温度单一因素。宝宝们的户外运动时间通常不是很长,但是多跑跑跳跳,活动量大产热多。所以由看护者灵活着衣即可。简单说,搭配厚一点的外套出门,冷就穿着厚外套、热了就脱。但是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小婴儿另当别论,他们多由大人抱着或坐小车里,活动少产热相对少,一定得适当多穿点。

避免裸露皮肤:晴好天气宝宝们抑制不住的兴奋,短暂奔跑运动后,很快就会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这时候,他们觉得热,就想一下子脱掉厚外套、脱掉长袖衣,甚至露出胳膊或者大腿,这样就非常容易受寒感冒。因为此时的皮肤还不能适应外界的温度,同时我们身体较浅表的经络一下子暴露在风寒外邪的笼罩下,极容易调整不过来,出现感冒等不适。

“春捂”也要入乡随俗: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人的活动范围很广,一天之内可以跨越南北,温度的反差很大,所以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衡量穿衣服的多少,从这一点上来讲,也不必一味拘泥于传统,入乡随俗才能更好地顺应环境,减少生病的几率。

“春捂”也要有度:宝宝从小要抱出室外,刻意锻炼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身健体。中医认为:小儿幼弱,肌肤还不太健康,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过多了反而会损害他的皮肤血脉,使其不能抵抗疾病;在晴朗的天气里,最好让小儿多见阳光,使其气血流通,能够抵抗风寒不害疾病,假如少见阳光肌肤脆软,好比阴湿地方的草木,不容易生长起来。

春天,气温多变,而且风比较多,气候干燥,这些因素决定了春季是宝宝容易生病的季节。虽然提倡“春捂”,但是也要适度,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父母一味遵循“春捂”的传统,即使宝宝热了也不给宝宝减衣服,最后导致宝宝穿得太多,生病了,到医院医生建议给宝宝少穿点才会给宝宝减衣服。所以建议父母在遵循传统的同时一定要灵活按照宝宝的状况来及时增减衣服。

内容来源:《我和宝贝》杂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和宝贝》杂志2014年3月刊。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