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利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胆囊发炎, 胆囊发炎手术
2018-04-26 20:00阅读:10288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胆囊发炎不能做手术吗
二、胆囊发炎如何预防
三、胆囊发炎饮食禁忌

胆囊发炎不能做手术吗

1、胆囊发炎不能做手术吗

胆囊炎一般不需要手术,可以药物治疗或者输液消炎治疗,除非胆囊中有好多结石,而且不止一次有结石现象,或者结石疼痛严重,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应该多注意休息,最好卧床休养。胆囊发炎不能做手术吗

确诊为胆囊炎就应当积极治疗,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能吃油腻、胆固醇高的食物,特别是鸡蛋,鸡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是胆囊炎患者一吃鸡蛋就会发作,一定要注意。

胆囊炎患者应该养成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平时工作和生活要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心情,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帮助排便通畅,也可以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和体内胆汁排泄。胆囊发炎不能做手术吗

2、胆囊发炎的病因

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导致急性胆囊炎,胆囊管扭转、狭窄和胆道蛔虫或胆道肿瘤阻塞也可引起急性胆囊炎。此外,增龄老化过程中,胆囊壁逐渐变得肥厚或萎缩,收缩功能减退,造成胆汁淤滞、浓缩并形成胆酸盐;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变得松弛,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加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胆囊管或胆囊颈梗阻后,胆囊内淤滞的胆汁浓缩形成胆酸盐,后者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胆囊炎(早期);与此同时胆汁潴留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膨胀的胆囊首先影响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胆囊出现充血水肿,当胆囊内压>5.39kPa(55cmH2O)时,胆囊壁动脉血流阻断,胆囊发生缺血性损伤,缺血的胆囊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胆囊炎进程,最终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若胆囊管梗阻而没有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

3、胆囊发炎怎么检查

血常规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十二指肠引流慢性胆囊炎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胆囊发炎如何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

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胆囊发炎不能做手术吗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胆囊发炎饮食禁忌

1、含脂肪类食物:胆道疾病的发作常发生在饱餐(尤其是油腻食物)后的晚上或清晨,这是因为消化脂肪需要大量的胆汁,而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的炎症及胆内结石的存在,在胆囊急速收缩时会产生疼痛,如遇结石梗阻,则绞痛更为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过食脂肪后,会出现隐痛,并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嗳气、腹胀、厌食油腻等症。所以本病患者每日脂肪量应限/制在40~50克之间,应禁食肥肉、油炸鸡蛋、猪油、黄油、奶油等,最好食用植物油。

2、酸性食物:醋、杨梅、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肠分泌胆囊素,从而引起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

3、过冷过热的食物:过烫的食物或汤水,过冷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冰咖啡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后会导致胆道括约肌的痉挛,从而引起胆囊区的隐痛或绞痛。因此胆囊病患者应禁食过冷过热的食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