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类型 >> 病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肝昏迷,肝昏迷原因
2018-05-20 11:00阅读:1078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肝昏迷是什么原因
二、肝昏迷如何预防
三、肝昏迷如何治疗

肝昏迷是什么原因

1、主要病因

1.1、肝硬化,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1.2、重症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其次为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1.3、原发性肝癌。

2、诱发因素

2.1、肝硬化病人大量呕血便血,腹水病人大量放腹水或利尿治疗后。

肝昏迷是什么原因

2.2、各种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合并细菌感染,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

2.3、以上肝病病人出现呕吐、腹泻、便秘、营养吸收不良、肠道毒素入血,促进肝昏迷发生。

2.4、严重肝病饮食不节,饮酒或食用过量的肉、蛋、奶等食物,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

2.5、有以上肝病而使用某种药物不当,如镇静药、止痛药、抗癫痫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

肝昏迷如何预防

1、应注意出血倾向,防止凝血因子的衰减。

2、避免并发细菌、霉菌和其他病毒性感染。

3、慎重放腹水,只有在大量腹水、压迫症状明显、循环障碍时作为配合治疗的一种措施。一般1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1~2l,以稍能缓解压迫症状为度。严防因放腹水导致腹腔感染、放腹水过急引起晕厥及入肝血骤降而加速肝细胞坏死,促发肝昏迷。可在放腹水前先注高渗葡萄糖、补充血浆白蛋白或输血。

4、禁用麻醉安眠药。于肝昏迷前期烦躁时,可予非那根,必要时可服水合氯醛,注射副醛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5、注意预防、清除和抑制微生物内毒素和肠道含氨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6、禁用氯化铵、水解蛋白及醋氮酰胺等使氨增高的药物。

7、有昏迷前期症状时,宜早期应用降低血氨和清除、取代假性神经介质的药物。

8、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肝昏迷是什么原因

9、供给足量葡萄糖、维生素与能量代谢药物。

10、特别要防止缺氧、低血钾和脑水肿的产生。

肝昏迷如何治疗

1、因肝昏迷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因此医生要积极治疗。

2、肝昏迷常在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因此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肝昏迷常常有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应用镇静剂(苯巴比妥)、腹腔穿刺放液术、利尿剂、感染、手术、麻醉或进食过量蛋白等,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避免和治疗这些诱因。医生应把防治知识教给患者,减少蛋白的量:少食动物蛋白,可用植物蛋白代替,含糖份食物可适当增加;可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排软便2~3次。

4、要警惕医疗误区患者要到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不要到无执业资格的诊所就医,尤其是不要找“游医”、“土医”看病,不明性质“草药”,有些会加重肝脏的损害,危及生命。去除或纠正发病诱因,可使肝昏迷好转。如,治疗消化道出血、感染,避免一次大量放腹水,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的药物,等等。

5、饮食治疗。在出现早期肝昏迷表现,要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肉类。停用后可减轻或改善病情。开始治疗时,蛋白质应完全禁用。待神志清醒后逐渐恢复进食少量的植物蛋白,如豆制品等。食物以糖类为主,如米粥、面汤、藕粉、杏仁霜等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果汁、菜汁等等。对不能口服进食的病人,则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胃管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补充高热量的营养和葡萄糖。

肝昏迷是什么原因

6、合理用药。在药物治疗上首要的原则是尽量少用药,尤其不能乱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新霉素与乳果糖联合治疗,可以预防肝昏迷。新霉素的作用在于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减少肠内毒素吸收。乳果糖则使肠内环境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可口服或鼻饲。还可用灭滴灵代替新霉素治疗。

7、轻泻措施

清除肠内积食或积血(胃肠道出血后)。用50%硫酸镁40毫升口服,或用pH>4.5醋酸钠缓冲液高位灌肠,家庭可用生理盐水加食醋50克清洁灌肠。

静脉输入支链氨基酸溶液来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达到治疗肝昏迷的目的。肝昏迷病人的护理很重要,预防褥疮,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摔伤。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