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性病专题 >> 淋病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幼女淋病,淋病
2018-05-19 17:00阅读:663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幼女淋病如何治疗
二、幼女淋病如何预防
三、淋病的危害

幼女淋病如何治疗

1、幼女淋病如何治疗

1.1、头孢菌素类

具有破坏菌壁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的作用。虽也属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但它们对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或十分稳定,因此,对PPNG菌株和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所致的淋病,常能有效地取代青霉素类。

1.2、青霉素类

通过破坏菌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此类药物适于治疗非耐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引起的淋病,是本病的“标准疗法”。然而,在治疗前不作药敏试验,将其作为常规疗法是不适当的,当PPNG菌株的流行率大于5%时,不应采用青霉素类治疗,而应选用其他制剂。

1.3、β-内酰胺酶抑制剂

PPNG菌株对青霉素和一些头孢菌素耐药的原因,主要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所致。棒酸和青霉烷砜是抗菌活性很弱的化合物,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通过抑制-内酰胺酶,保护抗生素免受破坏,可抑制PPNG菌株的生长,但对非PPNG菌株则不发挥显著意义的作用。

2、儿童淋病为什么多见于女童

2.1、与人的性取向有关。性虐待是导致女童患有淋病的重要原因,也是淋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在女童易得淋病的原因中,这一点不容忽视,不过,社会上异性恋的占据主导地位,多听说过男人性虐待女童,而未曾听说过男人性虐待男童,此是其一。

幼女淋病如何治疗

2.2、女童更依赖父母。女童若得了淋病,那么父母可能是感染源,儿童淋病为什么多见于女童还可能是因为女童更依赖父母所致,相较于男童而言,女童更依赖父母,同床共寝的时候更容易通过间接接触方式把淋球菌传染给女童。

2.3、女童自身特点所致。从临床表现来看,儿童感染淋病病例中,以女童淋菌性阴道炎为最为多见。

3、幼女淋病的症状

感染后会有并发症,临床多见急性外阴阴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

幼儿哭闹和搔抓外阴部,阴部有红肿,同时阴道和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幼女搔抓后会影响肛门,肛门周围的粘膜皮肤出现红肿、溃破,造成淋菌性直肠炎。

出现急性外阴阴道炎的话幼女的阴道口出现粘膜发红肿胀,并有黄绿色脓液,阴道周围粘膜皮肤发红、糜烂及渗液。并发症是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在尿道口有脓液,出现尿急和尿频症状。

幼女淋病如何治疗

幼女淋病如何预防

1、积极早期配合治疗,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小儿淋病是间接传播,因此,对内裤、床单、浴盆、浴巾等要严格煮沸消毒,每日更换内衣内裤。同时家庭成员应作有关的检查,找到传染源对症治疗,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源。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家庭成员与患儿之间要做到有效防护。家庭护理时,要注意患儿衣物、用具的消毒及隔离,做到洗漱用具专人专用。

3、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并强调要及时彻底治疗,以防转为慢性。

4、为患儿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特别是年长儿,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安慰,解除患儿求治的顾虑。

5、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宣传保持外阴清洁卫生,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性,避免在儿童中的间接感染。

幼女淋病如何治疗

淋病的危害

1、淋病逆行感染,感染到男性前列腺,精囊腺、附睾。使精子产生异常,就会患不育症。女性可以感染到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等等,引起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

2、性功能障碍。出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3、淋病会引起排尿障碍,尿线细弱、射程短,甚至尿潴留。尿痛轻微,排尿时仅感到尿道灼热或轻度刺痛,常可见终末血尿。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淋菌丝浮游于其中。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脓液等。

4、男性淋病常可并发尿道腺炎、尿道周围组织炎和脓肿、包皮腺炎、输精管炎、精囊炎、鞘膜积液、睾丸炎、前列腺炎、龟头包皮炎、淋菌性溃疡、附睾炎和尿道狭窄等。

5、淋病病人多伴有腰痛、会阴部坠胀感,夜间遗精、精液带血。

6、淋病容易传染给家人,尤其孕妇和胎儿及儿童,导致流产或胎儿和儿童感染。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