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医绝技: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
2022-11-24浏览:1302收藏
1000分钟高清视频,免费领取!转发本贴到朋友圈并截图,加好友:13343951568,注明:“免费领课”可领取!
导读:脉诊,中医之绝技,也是中医诊病的一大特色,放眼整个医学界,她都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珍宝,仅凭三部九候之脉,便能知五脏六腑之病,令很多人觉得神奇无比。中医是如何通过脉诊来看病的?凭借的就是对脉象的辨别!脉象该如何辨别、如何判断呢?且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足太阴散其精华,化生气血,上归于肺,游溢经络,现于气口,是为脉。气口即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在太渊之分。
气血周流,内而灌溉五脏六腑,外而煦濡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毛发。
所以五脏六腑之坚脆,五官九窍之通塞,四肢百骸之刚柔,皮肉毛发之荣枯,无不形之于脉。《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乃至理明言。”
天地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与天地相应,所以人之脉象与四季相应,随四季寒热温凉而变化。阳气主生长,故脉现升浮,所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阴气主收藏,故脉现沉降,所以秋之脉降,冬之脉沉。升降浮沉随时令而变化,毫发不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天地之变,阴阳相应……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仲景曰:“春弦、秋浮、冬沉、夏洪亦然。弦者,浮升之象;洪者,浮之极;浮者,金气方收,微有降意,而未遂沉;沉者,降之极。”概而言之,春脉沉而微浮,夏脉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脉全沉。
肺主气,而朝百脉,故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故气口为脉之大会,十二经气血之盛衰悉现于此,所以独取气口,可察五脏六腑。
故《灵枢·经脉》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所以气口独为五脏主也。”
气口即寸口,分寸、关、尺三部。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为阴阳之中气。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与胆候于左关;脾与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三焦、心包均属相火,随水下蛰,所以亦候于两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属性不同,故脉象亦异。浮取而得之者,为腑脉,多现数象;沉取而得之者,为脏脉,多现迟象。所以然者,阳外而阴内也。仲景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即是此意。
腑气内交,脏气外济,则阴平阳秘,脉象调匀,不浮不沉。
寸脉本浮,一交秋冬,则现沉意;尺脉本沉,一交春夏,则现浮机。腑病则其气不内交,故脉但浮而不沉;脏病则其气不外济,故脉但沉而不浮。
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五脏之气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附之于胃气乃能至。
有胃气之脉,曰常脉。
常脉之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来去从容,细长和缓,有神有根,呼吸定息,脉来五至。肝脉弦,脉来软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心脉洪,脉来浮大,来盛去衰。肺脉涩,脉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肾脉沉,脉来沉细以搏。脾脉缓,脉来濡缓,不疾不徐,来去从容。如是者,均谓之常脉。得常脉者,为平人。
若邪气盛而精气衰,胃气败竭,四维失养,脉无胃气,则真脏脉独现,或弦,或钩,或毛,或石,且均坚硬不柔。真脏脉现,病多危笃,难以救挽。所以然者,脾胃为后天之本,四维之母,母气亏败,子气必虚,故脉现真脏。脉以胃气为本,故前人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细脉为肾之本脉,濡脉为脾之本脉。肾为先天,脾为后天,先后天之气旺,则脉现细濡。换言之,细濡脉为有胃气之脉,亦即常脉,所以平人之脉均现细濡之象。脉现细濡,虽病也较易治,预后亦佳。若先天之气衰,则脉之细象不显,若先天之气绝,则脉之细象不现。若后天之气衰,则脉之濡象不显,若后天之气绝,则脉之濡象不现。脉不现细濡即是无胃气之脉,真脏之脉,多属危候,或为不治之症。
五脏之脉,心肺均浮,肝肾均沉,脾胃居浮沉之间。
所以然者,心肺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肾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胃居中,处阴阳之间,阳浮而阴沉,故其脉居浮沉之间。人身之阳主潜降,阴主上承,故阳脉虽浮,而内含降意,所以浮而微沉,阴脉虽沉,而内含升机,所以沉而微浮。沉而微浮,所以阴不下走,浮而微沉,所以阳不上越。若寸脉但浮而不沉,为阳气上逆,而不下交于阴,若尺脉但沉而不浮,为阴血下陷,而不上交于阳,则水火分离,上热而下寒,诸症丛生。升降阴阳之权在于中土,土气冲和,则脾土左升,肝肾亦随之温升,而化清阳,胃土右降,心肺亦随之清降,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所以寸脉浮中而有沉意,尺脉沉中而含升机。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而胆随胃降,木气畅遂,而不郁滞。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内外感伤多因土虚不能达木,致使木气郁遏,疏泄不遂,乘其所胜,侮所不胜,变化乘除,百病丛生木邪横侵,克伐中土,则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两关之脉则现大象。肝脾郁而不升,则大脉现于左关,胆胃滞而不降,则大脉现于右关。戊土不降,碍甲木下行之路,胆木势必逆升,化生相火;火性炎上,而刑肺金,肺金被刑,清气郁蒸,而生上热,致使肺失清肃降敛之常,则右寸脉大。己土不升,碍肝木升发之路,生意抑遏,势必下陷,癸水澌寒而不温,则左尺脉大。
肺金上逆,而不降敛,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则左寸脉大。肝木下陷,而行疏泄,致使相火陷泄而不藏,则右尺脉大。大为有余之象,有余则病,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大则病进。”黄元御曰:“大则病进,正虚而邪旺也。”《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进则正气必虚,虚则脉当现不足之象,故于大脉有余之中当现不足之意。若能知此,则脉理之精蕴可得之矣。
概而言之,两寸关大者,为浊阴上逆而上热作;两尺关大者,为清阳下陷而下寒生。两关寸大者,为气滞而不降;两关尺大者,为血瘀而不升。右关寸大而滞者,为肺胃气滞不降。右关寸大而弦短者,为甲木克伐戊土,胆胃气滞不降。左关尺大而涩者,为肝脾郁而不升。左关尺大而弦长者,为乙木克伐己土,肝脾郁陷不升。左关尺、右关寸大者,曰格,系脾陷而胃逆,上热而下寒之诊。右关尺、左关寸大者,曰关,系肺气虚弱,不能清肃降敛,致使心火无制而上炎;金弱不能制木,乙木旺而行其疏泄,下陷水中,冲动相火,致使三焦相火不密,而陷泄于膀胱;甲木过旺,化生相火,上逆而重刑肺金。仅现寸脉而关尺脉不现,为阳气上脱;仅现尺脉而关寸脉不现,为阴精下竭。上脱下竭均为阴阳离决之诊……更参脉之稍大、略大、略显等微细之别,以察邪正之消长,病势之浅深。寸、关、尺三部脉之大小,以中取得之。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本文选自《麻瑞亭治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孙洽熙主编),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501637276@qq.com,康源热线:13343951568

上一篇:中国人9种体质:9种中成药!
下一篇:经络大全:哪里不舒服,就拍哪条经络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