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健康长寿更有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一般来说,超强运动无益于身体健康。生理学家曾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比较低强度和..
阅读:10652时间:2011-03-15
姚明加盟NBA后,NBA为其设计的官方形象广告都是打太极拳;大美女林嘉欣更是推崇太极的健身作用,在一次慈善活动中她表示练太极对身体很好,非常健康,不但适合普通人,对患者也很有好处,可以多多练习。太极引领时尚太极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
阅读:10834时间:2011-03-15
在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口述、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太极拳术十要》中,松腰是作为很重要的一点来阐述的:“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腰部通过训练,能松动如弹簧、灵活如柳条..
阅读:10862时间:2011-03-15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首先,突然、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
阅读:10680时间:2011-03-15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自身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压力自然会更上一层楼,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了解,目前,陈式太极拳馆等能使人保持心态平和、减轻压力的运动在都市中逐渐流行起来。形形色色的养生文化中,太极养生正当其时。在新时代广场的陈家沟陈式太极拳馆,每天晚上..
阅读:10659时间:2011-03-15
为了让太极拳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学练太极拳者必须先明确自身练太极拳的目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锤炼好自身的太极功夫。从理上命名谓之为太极拳。无极生太极,太极含阴阳相济、阴阳互孕、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乃至含三为一等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从相上命名谓之为长拳。拳谱曰..
阅读:10757时间:2011-03-15
太极拳动作平衡缓和,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风行于国内外。常听到一些中老年朋友反映,说很想学太极拳,但又不知该如何着手。为此,本文由简单的太极拳常识说起,手把手教您轻轻松松学太极。何为太极?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
阅读:10764时间:2011-03-15
中华民族在千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丰富彩的养生健身术中,太极拳以其独特、完整、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体系,以及良好、确切、普遍的保健的作用和医疗效果,广群众所喜爱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在个整..
阅读:10645时间:2011-03-15
静定功夫是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太极拳练习者必经训练出来的一种素质。静,从字面来看,就是静止不动的意思;定在太极拳中,则是比静高一点的生命体验。如笔者所传承的内功太极拳,从起式开始,一招一术(术为内功心法)的转换过程,往往伴随着“心中一静”、“十字..
阅读:10666时间:2011-03-15
太极引领时尚 太极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健身运动。它的动作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活,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尽管太极存在各种流派,在力度、速度以及表现的含蓄程度上..
阅读:10631时间:2011-03-15
俗话说:“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不慎摔跤的话,轻者伤筋伤骨,重者卧床不起。如何防摔跌,太极拳是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要求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
阅读:10729时间:2011-03-16
正确地习练太极拳,具有良好的运动保健功能。在太极拳的行拳走架中,肺呼吸(口鼻呼吸)、体呼吸(毛窍呼吸)、丹田呼吸(俗称腹部呼吸、实际是胎息)这三个呼吸系统,与自然的、动静结合的拳势共同导引,不断地呼吐肺腑之浊气,吞吸天地之清气,使人体丹田处(即会阴穴之上,命门穴前下的小腹内)..
阅读:10785时间:2011-03-16
太极拳,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因动作圆柔连贯,且有绵绵不断之式,犹如太极图而得名。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创造的一套含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因此非常符合健身养生之道。练习太极拳,没有年龄限制,可以说是老少..
阅读:10736时间:2011-03-16
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运动太极拳有助于缓解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康复。据路透社报道,波士顿塔夫茨医学中心一个研究小组25日在美国风湿病学院会议上公布了这一研究结果。研究报告说:“太极运动神形合一,有助于膝盖自我修复。”研究人员对一组60多岁的..
阅读:10750时间:2011-03-16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练习太..
阅读:10785时间:2011-03-16
张三丰太极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结晶。张三丰太极功是张三丰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思想、理论、实践而加以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留给我们的道家精粹、中华瑰宝。张三丰太极功的宗旨是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的途径,而达发人潜能、开人智慧,亦即证悟大道之目的。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一生达..
阅读:1807时间:2011-03-01
说起中华武术,不能不提太极拳,因为太极拳是的中华武术里最本源的东西!太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在武术上的体现!说太极拳,不能不说张三丰其人!张三丰以其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传说他“姿态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
阅读:10736时间:2011-03-01
练习太极内功养生法,我的体会是,不一定天天按次序都做一遍,可根据自身情况择其要者而行之。另外,要遵循太极拳的松、静、自然三要素,以意念、动作、呼吸三者有机结合,如此,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一、十指梳头:双手相贴快速搓擦36次,使手心发热,然后以十指尖从前发际向上梳至百会穴,再下..
阅读:10799时间:2011-03-01
练功贵在内外双修,内外双修首先内炼丹田真气,因丹田有性命之祖,呼吸之门等之说,故历代功家则认为“丹田气足,则力盛”。太极阴阳炼丹功专炼丹田之气,可除疾,养生炼丹,成就技击铁肚功。一,内丹窍要之一1,锁阳关:习者仰卧,闭口,头正身直;两足心相合。左手中指点会阴穴,右手按..
阅读:11009时间:2011-03-01
舒筋功是太极拳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无论太极、形意、八卦,对筋、骨、髓、肌肉、皮毛等全方位的训练,都极为重视。就太极拳而言,在盘架中,也能达到舒筋开骨的目的,但一般的习练者是很难掌握这种训练方式的,所以前贤们去粗取精,汇成舒劲功传与后人,这样更利于初学者的掌握。对筋骨的训练主要..
阅读:11037时间:2011-03-01
一、“气海穴”按摩法五穴按摩养生气功“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它位于脐下一寸半。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
阅读:11058时间:2011-03-03
武当一阳指,亦名天罡一阳指,为武当六绝(一阳指、虎爪手、太极功、轻功术、铁布衫、绵掌)之一,系由武当内家青虚派十八代宗师刘至样老先生所授。一阳指功法简单易学,内外兼修,阴阳并蓄。修炼此功有成者,指如钢锥,锋利无比。点木木穿,点石石碎,点人则立见伤亡。用在擒拿格斗、点穴技击方面威..
阅读:10841时间:2017-08-15
昨天,中央电视台4套《天涯共此时》栏目播出了专题片《传奇情缘与太极人生》,将两位耄耋老人因为历史原因天各一方、再续前缘的传奇经历搬上电视荧屏,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将于6月6日上午重播本期《天涯共此时》)。该专题片的蓝本正是本报记者采写的同名通讯报道,经过本报牵线搭桥,..
阅读:10834时间:2011-03-15
TVB2009年度台庆大戏《宫心计》在香港地区的播出博了个满堂彩。如今,这部大剧将于6月9日在浙江卫视与观众见面。昨日,该剧在杭州举行了首播新闻发布会,TVB当家花旦佘诗曼拿出了“打太极”的看家本领,在被问到TVB帮派之争时,她竟回答说,我更喜欢苹果派。有记者问佘诗曼,她的绯闻男友..
阅读:10918时间:2011-03-15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作为传统的运动养生方..
阅读:11002时间:2011-03-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养生术,其核心内容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因此,凡太极拳大家,在教授太极拳时,无不强调“穷神知化”。所谓“穷神知化”,就是穷尽太极养生的神秘原理探知人体万象的微妙变化,提高对太极养生的认知程度,从而克服打拳..
阅读:10876时间:2011-03-15
太极养生健身功之周身篇以俯卧式为佳。原来的方法是边自我暗示边以左右掌上下自然轻摩,在任脉从天突穴往下至曲骨穴,左右互换。此法为京城太极小师杨禹廷亲传,他自42岁运用此法,每晚在入睡前轻摩胸腹200次,至96岁寿终,不曾生过小病,五脏六腑通畅,舒服从无瘀阻病患。恩师传授给我后,..
阅读:10904时间:2011-03-15
太极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微环。人的体内大血管如同大江大河,小血管好比支流,毛细血管则像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人体的组织和细胞如同秧田里的秧苗。细胞所需要的养料(包括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出的废物(包括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靠上述各种血管共同完成运送,其中毛细..
阅读:10967时间:2011-03-15
真正的太极拳,含三为一(混元整体)是其本质属性——是融太极拳架(套路招式)、太极术功(内功心法)、太极思维(太极智慧)为一体的拳学体系。因此,要想真正掌握太极拳,并不是简单的学会几个太极拳套路就算是学会太极拳了,还必须具备诚信、发愿、磨砺、体悟、行动五大内在素养才行..
阅读:10897时间:2011-03-15
太极拳是中国道家武当派的优秀拳种,创传人张三丰为使后人迈入內修正道,以动静相兼、性命双修为目地,将道的神髓赋予太极拳技,实以入道、体道为宗旨。什么是道,就是无为之真理,万事万物必然循由的路径。它虽然无形无象,內含玄机奥妙。今世人多以此为迷信,不知内蕴真意,启不知,用俗人的眼光..
阅读:10862时间:2011-03-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武术遗产,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柔和缓慢,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许多城市公园、街头和..
阅读:11058时间:2011-03-15
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类型选择要以有氧代谢运动为原则。要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憋气练习。应该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项目。有条件的可利用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等进行运动。较适合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种类和方法有气功、太极拳..
阅读:11009时间:2011-03-15
返观内听是修习养生太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人体内部感应力,促进心理灵敏度的提升,起到外操内练、练心意、练神经的作用,自然也就提高养生效益。下面就返观内听的训练法门作些介绍:一、返观之练所言”返观”,是指在收视基础上,对内部筋骨、血肉、骨髓、五脏六腑的内视。在这..
阅读:10995时间:2011-03-15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
阅读:11058时间:2011-03-15
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的朱晓光、曹一民、蒲群、刘尚真等14位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微循环(甲襞、指端温度)影响的研究,此项研究历时三个月,收集了85位太极拳爱好者人体微循环的相关资料,通过甲襞、指端温度反映人体微循环状态。微循环是沟通人体微动脉和微静脉循环的桥梁,是细胞和组..
阅读:11044时间:2011-03-15
从世界医学文献中,以太极(Tai Chi)为字汇查询至2002年6月,共有80篇文章,没有一篇提到太极拳对于身体有害,不像其它运动都会有一定的运动伤害。文献所强调的是对于健康者的保健及病患的复健。一般而言太极拳架式的演练,大约是20-30分钟,运动量为最大氧气消耗量的35-55%,是属于中度运动量。..
阅读:11170时间:2011-01-26
锻炼并非特指激烈的体育运动,走路、慢跑、爬楼梯甚至做家务都能起到锻炼效果。温和运动,在轻松中收获健康很多人在运动面前都是“不守信者”:办了健身俱乐部的年卡,结果一年只用了几次;自己定好的第二天晨跑却被瞌睡虫挤掉了时间;因为工作或朋友间的应酬,周末固定的运动项目又要缺..
阅读:10862时间:2011-01-26
“拳其于易,理成于医”。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故“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太极拳是防患于未然、防疾于未..
阅读:10757时间:2011-01-26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健身养生的智慧结晶。它一不靠医药,二不用复杂器材,三不需场地,四不污染环境。为了健身不论年龄、性别,人人都可习练。特别适合中、老年人。衰老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从形体到内脏,从生理到心理一系列错综复杂、微妙不可逆的改变,随增龄而加速。通过以上阐述..
阅读:10771时间:2011-01-26
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 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
阅读:10743时间: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