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疗法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窍膜积液,窍膜积液治疗
2018-02-15阅读:9588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窍膜积液如何治疗
二、预防窍膜积液要注意什么
三、窍膜积液的饮食疗法

窍膜积液如何治疗

1、窍膜积液如何治疗

1.1、首先第一种治疗方法是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观察,适用于病程缓慢介绍,张力小和长期不增长而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婴幼儿型的鞘膜积液常常会在两岁之前就会自行消失,所以不用急于进行治疗,而是因为全身疾病引起的积液当全身疾病痊愈之后,积液也可以被逐渐吸收。

1.2、第二种治疗方法就是进行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治疗。单纯的穿刺抽液容易复发,抽液之后向鞘膜腔内注射硬化剂,必须应该排除,鞘膜腔与腹腔相通,因为其具有局部形成硬块,继发感染等一些并发症,所以,现在尚有争议。

1.3、第三种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可以使用鞘膜翻转术,这是临床当中最为常用的,而且操作比较简便,手术效果也比较好。鞘膜囊肿切除术,主要是应用于精索鞘膜囊肿,交通性的鞘膜积液是于内环口处高位结扎并切断未闭合的鞘状突行,鞘膜翻转。

窍膜积液如何治疗

2、窍膜积液的病因

鞘膜积液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不清,病程缓慢,可能与创伤和炎症有关。继发者则有原发疾病,如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创伤、疝修补、阴囊手术后或继发于高热、心衰、腹腔积液等全身症状时,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慢性鞘膜积液见于睾丸附睾炎症、梅毒、结核及肿瘤等。在热带和我国的南方,通常因丝虫病或血吸虫病引起的鞘膜积液。

3、窍膜积液的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诊断鞘膜积液通常不困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3.1、腹股沟斜疝:阴囊内或腹股沟可触及肿物,有时可见肠型、闻及肠鸣音,在卧位时肿物可回纳(除非发生嵌顿),咳嗽时内环处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3.2、睾丸肿瘤:阴囊内实性肿块,质地坚硬,患侧睾丸有沉重感,掂量时如秤砣,透光试验阴性。

3.3、精液囊肿:位于睾丸上方,附睾头部,多成圆形,体积较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可清楚摸到睾丸,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液体,内含死精子。

预防窍膜积液要注意什么

1、不可有憋尿行为:有些男性因为工作繁忙,有尿也不及时排出,等到憋不住的时候才去厕所,这样是不行的,因为长期憋尿会给膀胱、前列腺等生殖器官组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诱发继发性感染,引起鞘膜积液。

窍膜积液如何治疗

2、要注意性生活的节制:有些小年青性欲比较强,有时一天一次还有时一天两次特别是刚有性伴侣的时期,性生活过于频繁,这样男性都是不利的。

3、要注意保持局部卫生清洁:大家都知道女性比男性爱干净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男性朋友不管在忙、在累都要注意自身的卫生,每天晚上要清洗下身,每天换内裤,以免细菌侵入而引发感染。

4、日常要注意多饮水: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不只是女人平时要多喝水,男人一样每天也要多喝水,水可以便稀释尿液的浓度,有效预防生殖炎症疾病的感染,避免诱发鞘膜积液。

5、要注意避免阴囊部位受挤压或是损伤:以免伤及到鞘膜组织。若是睾丸、鞘膜等部位有异常病变,患者要注意及时就医,以防疾病恶化严重而诱发其他疾病。

窍膜积液的饮食疗法

1、鲜拌莴苣莴苣250g,料酒、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选取莴苣250g,洗净,去皮,切成细丝;将莴苣丝入盐拌匀,然后去汁;再入料酒、味精、香油调味,即可食用。

健康提示:此款的功效是利水渗湿通淋。适用于湿 热蕴蓄下焦的鞘膜积液患者服食。

2、莲炖乌鸡 乌骨鸡1只,莲子(带芯)15g,糯米15g,胡椒3g,葱、姜、酱、盐各适量。

窍膜积液如何治疗

制作方法: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在腹腔 内放入莲子、糯米、胡椒缝好;口朝上放砂锅内加水及葱等调料;炖熟即可。可佐餐食用。

3、鲜蘑干贝鹿鞭汤 鲜鹿鞭(雄鹿的生 殖器)1条,干贝、海米各30g,水发香菇50g,母鸡肉、带皮猪肉各500g,鲜蘑150g,清汤1750mL,香菜末10g,水淀粉25g,鸡油15g,料酒25mL,葱、姜各25g,食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上一篇:艾灸,风疹 下一篇:辩别痧象,刮痧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