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疗法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脾的位置,健脾
2018-03-24阅读:9602 学员编辑 收藏
一、中医脾的位置
二、健脾的中药有哪些
三、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中医脾的位置

1、中医脾的位置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其生理功能上与口、唇、肌肉、四肢有一定联系。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与胃,故脾与胃相为表里。《明堂五脏经》云:脾者,裨也,为言助胃气也。说明脾能帮助胃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以供给人体营养。

2、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中医脾的位置

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3、脾虚怎么调理

饮食规律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忌寒凉

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饮食清淡

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作息规律

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中医脾的位置

健脾的中药有哪些

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草,升麻,葛根,苡仁,莲子。

温脾阳:干姜,苍术,白术,吴萸,肉叩,半夏,砂仁,白叩仁,草叩,益智仁。

养脾阴,山药,黄精,芡实,白芍,蜂蜜,大枣。

泻:

清脾热:黄连,连翘,大黄,石膏,山栀,芒硝,西瓜。绿豆。

燥脾湿:苍术,白术,苡仁,半夏,厚朴,茯苓。

理脾气:陈皮,砂仁,叩仁,香椽皮,木香,藿香,佩兰,厚朴,枳壳,大腹皮。

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查,神曲,麦芽。

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1、番薯

番薯性平味甘,经常食用能够健脾胃、补中气、通便秘。番薯适宜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者食用;适宜习惯性便秘、大便干燥艰解者食用:适宜癌症、慢性肝病和肾病、夜盲症患者和妇人产后食用。但是要注意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中医脾的位置

2、糯米

糯米性温味甘,经常食用能够健脾止泻,补中益气。糯米日常食用,可以煮饭熬粥、酿酒做汤等等。但要注意,将糯米制成糕点的时候较难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过多食用。

3、扁豆

扁豆性平味甘,食用能够健脾、益气、化湿、消暑。扁豆俗名白扁豆: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白扁豆宜与粳米煮粥,健脾之力更强,对脾胃素虚,食少便搪,夏季泻利或烦渴颇有效果。为中老年人的的长寿粥膳佳品。

4、黄大豆

黄大豆性平味甘,经常食用能够健脾、补血、利水。黄大豆适宜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食用;适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适用于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者;适宜癌症患者食用。但是因为其较难消化,每次使用不宜过多。

5、牛肉

牛肉性平味甘,食用能够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牛肉是能使人强壮的食品,营养价值很高,其中蛋白质是主要滋补成分,组成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多、结构合理、为完全性蛋白质食品: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相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