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疗法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推拿七节骨,腹泻
2018-03-29阅读:9700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推拿七节骨能治腹泻吗
二、推拿七节骨的手法
三、推拿的注意事项

推拿七节骨能治腹泻吗

1、推拿七节骨能治腹泻吗

可以,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推拿七节骨。

1.1、体位

宝宝俯卧,适当掀起宝宝上衣和脱下裤子,充分暴露穴位点。

1.2、推上七节骨

从尾骨端直推到第四腰椎。

1.3、推下七节骨

从第四腰椎直推到尾骨。

1.4、操作指法

操作者用拇指桡侧或食中并拢两指腹面接触穴位点,在七节骨区域内,沿向上或向下方向推动。有一定的按压力,力量均衡柔和,速度为每分钟220-280次。一般推100-500次,或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推拿七节骨能治腹泻吗

2、引起腹泻的原因

2.1、急性腹泻

2.1.1、细菌感染

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1.2、病毒感染

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1.3、饮食贪凉

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2.2、慢性腹泻

2.2.1、肠道感染性疾玻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疾并肠结核等。

2.2.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如炎症性肠并放射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

2.2.3、运动性腹泻。肠蠕动紊乱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腹泻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可伴发热、腹痛。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霍乱弧菌所致腹泻呈米泔水样。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引起的腹泻,粪便常带脓血。

推拿七节骨能治腹泻吗

推拿七节骨的手法

1、位置

1.1、推拿部位: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1.2、穴位名:位于背部正中线,约当第七胸椎处。《幼科推拿秘书》:“七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与心窝相对。”治腹泻,痢疾,伤寒后骨节痛等症。

2、操作

2.1、操作手法:让小孩子平趴在床上,穴位部位全部暴露,治疗前用BB油或凡士林涂抹在七节骨穴位上,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稍稍用力自下向上推叫推上七节骨,自上往下推叫推下七节骨。

2.2、推拿次数:每次治疗100——300次,一天可以治疗两次。

3、作用

3.1、作用:通大便,止泻痢。推上七节骨可以达到温阳固涩止泻的作用;推下七节骨则可以达到泻热导滞通便的功效。

3.2、主治:腹泻、痢疾、食积腹胀、肠热便秘。

推拿七节骨能治腹泻吗

4、临床应用

4.1、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常与按揉百会、揉摩丹田等合用。临床上还与按揉百会、揉龟尾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症。若属实热证,则不宜用本法,用后多令儿腹胀或出现其他变症。

4.2、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若腹泻属虚寒者,不可用本法,恐防滑泄。

推拿的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

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

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