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心脏病是坑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你知道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吗?心脏病发作了应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心脏病发作前的五种征兆
心脏病发作前常常有一些征兆,但常常被人们忽视,以致贻误诊治时机。而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那将会对及时发现并诊治心脏病有一定的帮助。
消化不良:有些人由于患过胃病,所以很容易把胃病与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混为一谈。与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虽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
下颌骨疼痛:下颌骨两侧疼痛,有时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
前臂和肩膀疼痛:尽管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为常见,但严重时也会放射到右臂,当然仅右臂一侧出现疼痛者是极为常见的。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举手抬臂也很困难。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也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这个一定要和颈椎病
呼吸急促:有些心脏病患者除了常见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的现象,这种呼吸困难常被人们称为“气不够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可恢复正常,但是当患者重新走动时,喘息又开始。这种喘息常常被人忽视,尤其是患有肺病老年人,更易被忽视。
严重疲劳:急走之后出现严重疲劳,疲劳得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如感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疲劳,就应立即上医院检查。
骨折后休养过度引发肺栓塞
一个月前,32岁的李先生不幸发生了一次车祸,导致髌骨骨折。李先生在南京某小医院简单用石膏固定后,就回家休养了。李先生听从医生的嘱咐,尽量好好休息,除了上厕所,就就一直卧床休息。半个月前,李先生在家吃完晚饭后,感觉身体好转,就想下床稍微活动一下,谁知他突然感觉心慌、胸闷,有点呼吸困难,家人急忙送其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得了肺栓塞。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李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夏扬主任说,进入平稳期后,李先生很快转到康复科进行训练。由于长期卧床,李先生出现了功能性障碍。医生发现李先生下肢无力,站起来都困难,于是对其进行下肢肌力训练,以及配合理疗治疗,目前症状明显缓解。
术后病人是肺栓塞的易发人群
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科夏扬主任介绍,肺栓塞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手术患者,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的患者,是最容易发生肺栓塞的人群。
肺栓塞是手术后猝死的重要病因,而深静脉血栓又是形成肺栓塞的主要原因。当深静脉血栓脱落,栓子随着血流转移到别处,如果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会造成患者循环功能、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胸闷不适可能是肺栓塞
据了解,静脉血栓有三大形成因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手术后,人体的血管出现损伤,血液系统出现易凝的倾向,再加上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在静脉血管内,尤其是下肢深部的静脉血管内极易发生血栓。
夏扬主任解释,很多患者在手术后因长时间下肢不活动,就可能造成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不畅,引起血栓的形成,若患者突然一活动,血流就会从下肢到人的右心房,然后再到肺动脉,形成肺栓塞。当患者出现反复胸闷等不典型的症状时,家属或一些医生往往想到的是心梗,所以真正肺栓塞的病人容易被误诊。
专家强调应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患者经过一场手术后,只要过了急性期,就可以适当下床走动;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弹力袜、压力冲击棒等帮助静脉回流,同时最好尽早接受康复训练。
危险人群要重视预防
有调查数据表明,急性肺栓塞致死率有90%以上。虽说肺栓塞是一个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
夏扬主任提醒,首先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尤其是易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比如,急性腹部、胸部及骨科的大型手术后的患者,长期操作电脑者,长时间坐飞机、汽车或火车者,长期卧床的病人、孕产妇以及40岁以上的肥胖者或有血脂异常者,都属于高危人群。
对危险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按摩下肢,适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的人最好定期检查。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1.偏执型
偏执型也称妄想型,足最常见的类型,占国内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以上。发病多在30岁左右,缓慢起病。以妄想为卞要表现,绝大多数同时存在多种妄想。妄想的内容多较离奇、荒唐、抽象、脱离现实。受妄想的支配,患者的情感、行为出现相应改变,甚至出现伤人或白伤行为。此型精神衰退不明显.白发缓解者少,若能及时治疗,预后相列较好。
2.单纯型
本型较少见.多发于青少年期,起病较隐区c子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疲劳感、失眠等,以后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懒散、被动、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生活,最终发展成精神衰退。此型患者冈早期症状个叨显,可被误认为患者不求上进、性格内向等,不易及时发现,在治疗上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预后最差,易逐渐发展为促性精神衰退。
3.青春型
本型多发于青春期,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情感、思维、行为不协调为突出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思维散漫、零乱,内容离奇荒诞,甚至破裂;行为紊乱、幼稚,不可预测,可有义奋冲功。有的出现意想倒错、异食,有时出现幻觉。本型病程发展较快,易复发,预后欠佳。
4.紧张型
本型较少见,病程多呈发作性,多发病于青壮年。症状以紧张性木僵状态为主,表现为不合不动、不食不眠,对周围环境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增商,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紧张性木僵pJ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表现为突然起床砸东西,伤人毁物,很快又转间木倡状态。此型如能及时治疗,疗效较好,个别可自行缓解
5.未定型
本型精神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通常存在不止一个类型的精神症状,亦无法判断以哪个症状为主,故无法归入以上类型的称为未定型或未分化型。
结语:心脏病发作起来很危险,一定要及时做好预防的准备!
导读:脚底按摩对大家来说都不是陌生的概念,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人的双足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功能,每个人双脚上有60余个穴位,均与全身器官有相应关系。今天小编教你脚底养生小妙招,非常实用哟。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
二、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七、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八、单脚站立
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九、踮脚登楼
生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十、脚踩网球
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之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十一、刷洗脚底
如何使皮肤白皙又细嫩,是女性最关心的事。其实,只要刺激脚底,就可以使皮肤健美具体方法是在洗澡时用刷子摩擦脚底通过刷子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就能够使皮肤白嫩起来实行这种养生方法,选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即可,因为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比较柔软,不会损伤脚底。
结语:以上脚底养生小妙招,你都学会了吗?简单易行,很实用的养生方法,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