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儿童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禁忌
2016-08-02阅读:965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禁忌有哪些?有些家长虽说非常重视对孩子心态的教育,可由于方法不当,反而适得其反。那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禁忌到底有哪些呢?小编这就来告诉各位家长。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禁忌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禁忌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二、让孩子的心灵在生活中成长

工作以来,我有一个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学生们的知识量在不断增加,知识面在不断拓展,但与之相伴随的是创造力的衰减、欢乐充实的缺失甚至道德水平的下降——许多孩子把创造力用在和学习抗争上,比如作弊手段的层出不穷;他们的欢乐也只有在与学习无关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

在课堂上我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为他们讲解必学知识的时候,不少孩子明显是在强打着精神听课。但是,当我为他们补充一些课外故事,或者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给大家发表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他们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一点,从课后效果中也明显地体现出来。对于知识点,我反复讲解强调,又通过检查考试等手段不断强化,可总有记不住的——就拿一次考试来说吧,10分的名言背诵,在考前给他们发下去的一份复习资料上都有原题,可得满分的寥寥无几;但是我说过的那些课外的故事,或者我们自己讨论得出的观点,大多数人都能牢牢记住。

有一个班的同学,我给他们介绍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们能复述出来的很少,能落实的更少,但新学年的一次班会上我对他们说的一段话,他们一次就牢牢地记住了:“在这个班,我最看重的不是成绩,而是人品,人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大于成绩的。欲做学问先做人,人才,人才,你连人都做不好谈何成才,所以我希望大家牢牢记住:人品大于成绩。无论你的成绩如何,只要你的人品没问题,你们就都是我的好学生、我的骄傲。”原因很简单,在高中明确地把成绩放在第二位的情况太少了。一个学生的爷爷后来告诉我,他的孙子放学回去以后对他说,见了很多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话说回来,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怎么会成不了才呢?

一年下来,全校21个普通班里,我们班是唯一一个从倒数第三冲到正数第三的班级。

我想:上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孩子们心灵的缺失。一个整天懵懵懂懂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心都感受不到的人,还能指望什么呢?教育,就我的理解,这个概念本身可以分为两部分解释:教知识和育心灵。我们现在的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过分注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沦为了成绩的附庸,其效果如何,还是看考试成绩。我问过很多拿了三好学生奖状的学生,居然不知道三好是哪三好。这种情况使不少学生能感受到成绩提高的喜悦,却感受不到深层的充实,感受不到每一个瞬间的幸福和欢乐。久而久之厌倦之后,轻则厌学逃课顶撞师长,重则走上了犯罪和轻生的道路。而弥补这种缺失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们吧。

总之,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请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的心灵幸福和欢乐。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