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儿童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怎么延迟满足孩子要求
2016-08-02阅读:968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什么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对待孩子不能一有要求就满足,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利。那么怎么延迟满足孩子要求?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怎么延迟满足孩子要求。

什么是延迟满足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延迟满足的作用

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在未来发展倾向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怎么延迟满足孩子要求

延迟满足——吃玩学

如何在生活中用延迟满足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孩子要吃,爸爸妈妈不要一概接受或拒绝孩子,可以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比如,在保证孩子三餐吃饱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任务”可以是等待,也可以是学一个小本领,或者是听妈妈讲一个故事,只要是能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延迟”方式都是可取的。

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也可以运用“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又比如孩子想买一个新玩具,爸爸妈妈可以建议等到节日或他生日时再买给他;在和孩子一起玩竞赛游戏的时候,不要每次都让孩子赢,让他先输再赢的方法也能让孩子获得延迟满足。这样,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或正式比赛时,就不会经受不起挫折或因失败而失去信心了。

孩子在学习新本领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不会做或一下子学不会的时候。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延迟满足。首先,孩子碰到不会做的事时,爸爸妈妈不要立即帮助孩子,而是在一旁仔细观察,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等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再慢慢地给予指导,切忌直接把解决方法告诉孩子。其实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经被延迟了。而且,孩子在这段时间内的探索,其实是在自我学习,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无害。

延迟满足四技巧

技巧一: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要遵循小步递进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要期望孩子一开始就能等待20分钟。只要孩子能等上一小段时间,而且在等待的时间里不哭也不闹,这样就是在自我控制了。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等待,时间由短到长,逐步增加。

注意点:

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让孩子灰心丧气,彻底放弃追求的目标和信心。

延迟持续的时间每次要逐步加长。

技巧二: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孩子还小,往往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其他工具,比如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喜欢的东西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不要总是亲历亲为,对孩子进行监督,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我监督,这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点:

孩子在等待时,爸爸妈妈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正在看着他。

孩子在等待时可能会哭闹,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住,不要因为不忍心就满足了孩子。

技巧三:采用代币法来延迟满足

代币法也是延迟满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龄稍大一点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要买一样新的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样好吃的东西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这些奖励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不要采用物质奖励。一般在孩子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注意点:

爸爸妈妈每次给予奖励的标准一定要统一,不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失去了原则性。

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约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订,不要和孩子约定他难以达到的目标。

和孩子约定的事,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到。

“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忍耐。而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易成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也会更有耐性,较易适应社会。因此,爸爸妈妈不要因为爱孩子而一味地满足他,延迟满足能让孩子将来获得更大的成功。

技巧四:ABCD法

ABCD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增强延迟满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为,B代表现在,C代表未来,D代表改变的策略。比如,你现在的行为表现是“做事拖延”,好处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过未来等待你的都是让你头痛的难题和麻烦。那么改变的策略有哪些呢?培养延迟满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与让我们分心的奖赏保持距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学会如何应用延迟满足教育孩子了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