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气氛。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愉悦的心情,使其性格开朗。多关心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需要,遇事多和孩子商量,诸如:“依你看怎样?”“能不能等一等?”使孩子从小学会用语言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幼儿克服暴跌的情绪,减少哭闹、耍赖的行为,制止其乱发脾气。
大家发脾气都得不到奖励,并会失去某一次机会(如:看喜欢的电视、购物等)。如果重犯错误,要重罚。总之,要让孩子感到发脾气带来的后果简直糟透了,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耍赖,而迁就他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只会助长他发脾气的坏毛病。 第三,当孩子为有道理而无法实行的事发火时,这时应该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慢慢地安静下来。父母这时一定要冷静,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
平时就要立规矩,守原则。例如吃完午饭后就必须午睡,或者每周只能买一次玩具等等,这种方法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无形树立了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并逐渐的养成习惯。
适当的表扬孩子。如果孩子一整天都没有哭闹或者发脾气的情况出现,可以多去夸奖下孩子,或者用其他小零食和玩具来奖励他。
有些家庭妈妈会严厉,但是爸爸比较溺爱孩子,于是导致孩子在妈妈那里得不到的会去爸爸那里要,这样的话会失去规则性。所以父母之间要达成个一致的原则,例如孩子每周可以吃几次糖果或者什么时候是孩子自己独立的游戏时间等等,这样的话不至于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
1、过分溺爱。父母如果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会倾向利用父母的失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养成他们的暴躁性格。
2、遭受挫折。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哭闹的主因之一。两岁的孩子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时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
3、模仿成人。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孩子会模仿他们。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4、身体劳累。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2-3岁的孩子可能已经不睡午觉了,但是体力仍不足以支持过久,而身体疲累会令人容易发怒。若婴儿湿了尿布,肚子饿了或身体虚弱等,都可能令他们容易发怒。
1、让孩子有自己空间:爸爸妈妈们总想知道孩子的所有,甚至他一天的详细行程。什么事情都提前帮他安排好,如果孩子没有按安排做就是不对。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且也会变得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了。
2、经常称赞孩子:小孩子总是喜欢得到表扬的。如果孩子做了事,做的不错或者完成了,即使是小事,也要不忘表扬他。这样能增加他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3、正确的奖励孩子:很多家长都喜欢对孩子承诺如果考的好就有奖励,考的不好就什么都没有,其实这样很不好,孩子会很在乎这个奖励,会导致一到考试就开始焦虑,会很在乎输赢。家长应该给予正确的奖励方式。
4、为孩子分析原因:当一件事情孩子没有做对或者没有做好,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动怒或者动粗,这样只会让孩子厌恶你,甚至厌倦回家。应该耐心的为孩子分析原因,分析利弊。这样他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