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心理治疗莫入误区
2011-07-20阅读:9336 学员编辑 收藏

有心理问题要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这已是多数人的共识。但被心理障碍困扰着的人们,在就诊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有些朋友四处奔波,一心恳求名医指点,却未能专注地进行认真、系统的咨询和治疗。一些求治者表示,自己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已经跑过几个城市的大医院,并千方百计拜访心理学界的权威人士,但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当医生询问“名医”的治疗要点时,求治者却说不出更详细的内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求医方法不可能使医患双方深入地认识心理症结,咨询者也缺乏理解、吸收和实践的过程。

寻医也同购物一样可以“货比三家”,特别是心理医生开的“药方”合不合“口味”,需要经过选择和试验。当你最终选择好一位适合你的医生时,最重要的就是静下心来配合医生去做该做的一切。有些朋友虽然也懂得“病去如抽丝”,却不能接受循序渐进的心理治疗过程,渴望“速战速决”。然而期望值过高,“求胜”心切,会妨碍其对消除心理问题所采用方法的关注。缺乏韧性和耐心在心理治疗上都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有的朋友咨询时只顾诉说被各种症状困扰的痛苦,而无法专注地与心理医生进行交流。他们谈起症状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描述着自己的种种苦闷,在医生进行分析指导时,注意力却不能集中,也不能随之深入,不能思考治疗者的提示,缺乏“呼应感”。这类病人太过强调自我的感受,无法深入下去接受治疗,又怎么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呢?

心理疾患往往是长久积蓄而成的,治疗起来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咨询者自身付出努力。在进行心理帮助的过程中,心理医生除了通过面谈澄清问题、明确改变的方法之外,还需要给求治者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通过他某些行为的变化,来减轻当事人的症状或一些不切实际的感受。这些“作业”也称为训练,是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只是频繁求治,回去后却不注重训练,“作业”记录简单潦草,收效不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和很多疾病的治愈过程相同,心理障碍的去除也有一个巩固疗效的过程。有些求治者的问题经过医患双方的努力初见成效,大家都很惊喜。但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过程与当事人的性格基础关系密切,故症状时而浮现、时而隐蔽是经常的事。初见效果之后仍需要总结经验,力求身心恢复得更好、更稳定,切忌一有不适就忙着找心理医生,稍有好转就以为“大功告成”而中断治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