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报复心有益于心理健康
2011-08-10阅读:9329 学员编辑 收藏

满足报复心要看到作恶者得到教训

拉丹终于被击毙,让美国人报了大仇。报复是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多人心中,报复行为的名声不太好。但心理学研究发现,报复有益于心理健康。

在很多文化当中,通过罚款、体罚、囚禁等方式惩罚作恶的人,是伸张正义,例如在阿尔巴尼亚流传着历史悠久的“血亲复仇”,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式的等量报复。当政府用法律和暴力对作恶者进行惩罚,我们称之为法律制裁。如果受害者或受害者的熟人报私仇,就有争议了。美国积极心理学家罗伯特·比斯瓦斯·迪恩那认为,报复符合自然人伦,也是一种心理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没有把报复列入其需要层次理论之中,但迪恩那认为,报复和口渴一样均属于底层需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报复心又被称为“怨恨”,经常被人们忽视。我们都知道基本情绪包括恐惧、高兴、内疚等,但还有一些了解不多的复杂情感状态,怨恨就是其中之一。怨恨,就是被挫败或者受害的感觉,糅合了反击的欲望,但却无能为力,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幻想。例如,与邻居长期争夺房产的所有权,婚姻中发现配偶出轨,遭遇保险公司拖延理赔,以及一切你感到自己是受害者的情形。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伴随怨恨的幻想,例如在马路上开车被别人强行切线后,你心里想着要抢到那个家伙前面。

人们通常认为,怀有报复幻想是不能宽恕别人,是小气、不辨是非、不道德的表现。迪恩那认为并非如此,有3个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由怨恨而生的幻想对人的心理有好处。

第一个研究发现,当士兵想象上级在受罪,他们的心理就会体验到良好的情绪——想必上级曾经虐待过他们。报复幻想可以缓解受害者的不良感受。

第二个研究,让参加者想象爱人欺骗了自己,然后模仿巫术让他们用针“扎小人”,结果扎完后他们感到怨恨减少了,因为报复心得到了满足。

第三个研究发现,报复心的满足并非一定要看到作恶者受罪,而是看到作恶者得到教训,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有报复心并非心理不健康,反而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请注意,实施报复和报复幻想是两码事——如果你只是想,你的心理还是相当健康的。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