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心理专家:幸福感受50%由遗传决定
2011-08-11阅读:9315 学员编辑 收藏

心理专家澄清“幸福”五惑

新快报讯 记者 李文 报道 在日前的广州讲坛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澄清了人们对于“幸福”的几种误解。

幸福一定要有钱?彭凯平讲到,国外研究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幸福感跟收入挂钩,收入越高越幸福;但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后,幸福感跟金钱就没有必然联系了,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人的心理状况等。他说,中国在2008年就迈过了这个现代化门槛,现在自杀多发等幸福感不强的表现,都是一种“现代病”,是达到上述标准后必然要遇到的,“美国也有,法国也有,只不过他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完成了变化”。

要幸福就要牺牲、奉献?彭凯平说,恰恰相反,“美国研究表明,快乐的大学生与不快乐的相比,毕业以后收入要高25000美元”。同时,幸福的感受还能延长人的寿命,国外研究表明,幸福感让人平均多活7.5年,让人得冠心病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得癌症的概率降25%。

生存就是弱肉强食,“幸福”是奢谈?彭凯平说,这是因为人们太过相信“适者生存”、“丛林法则”,而这个理论在上世纪后期就受到很多批评,一些假设和理论有可能是错误的,人的进化可能还要受异性选择、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饿了有饭、困了有床,就是幸福?彭凯平说,人的生理需求满足后,还要与人沟通、有文化因素,才能感受到快乐、幸福。他笑称:“你上厕所不一定幸福,但边上厕所边听音乐,就可能感到幸福。”

人“无知”一点更容易感到幸福?彭凯平说,无知基础上的幸福感很短暂。当人得到充分信息后,还能理性思考、自律、自己做选择,才能有长久的幸福感。如果总觉得自己只能受环境影响,没有自由意志,人就容易感觉不幸福,爱心少,攻击性强。

那么,怎样能增强幸福感?彭凯平说,幸福感受50%由先天遗传决定,10%受外部环境影响,还有40%是可以自己掌控。发自内心地笑、感恩、定期做好事并记录、做运动、少上网、健康饮食、表达情绪等办法,都能增强人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