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留学生有哪些心理
2016-01-21阅读:930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留学生心理表现有哪些?留学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许多学生很快能适应当地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总总心理,可能是由于文化与生活环境的差异而不习惯。留学生心理表现如下:

留学生有哪些心理_留学生心理表现

一、留学生的心理表现

留学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许多学生很快能适应当地生活,也能树立自己的未来。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总总心理,可能是由于文化与生活环境的差异,留学生往往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症状”。对此,教育专家特别列举了常见八大心理及应对方法:

心理一:为了父母出国

现象:很多高中生都是靠父母来决定自己的人生,出国留学不过是为了实现父母的夙愿,结果在国外的生活很落魄。

方法: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出国,不能完全听任父母的安排,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学习成绩不好,又没有做好出国准备的学生最好不要出国,否则就是一种折磨。

心理二:一时冲动凭兴趣出国

现象:一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没有明确目标,全凭一时冲动,纯粹是凭着爱好和兴趣出国,对毕业后的目标缺乏规划。

方法:兴趣爱好应该服从就业的发展!选择专业需谨慎,专业性太强或过于冷门的专业,都会给就业造成困难。

心理三:自理能力差

现象:有的留学生不会洗衣做饭、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差。一旦出现状况,他们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求助。

方法:家长们应从小让孩子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给孩子创造独立成长的机会。建议让孩子自己动脑、自己动手、亲自处理留学相关事情。

心理四:比富斗阔爱炫耀

现象:出国留学的孩子当中,不乏巨贾富商的子女。这些孩子家境富裕,出手阔绰,喜欢相互攀比,彼此炫耀。

方法:建议孩子出国后家里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生活上过得去就行。

心理五:法律意识薄弱

现象:很多中国留学生对国外的法律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爱意气用事,法律意识非常差。如没办保险就开着车四处兜风,为别的中国留学生“出头”而打群架。

方法:让孩子从小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出国前,可以参加一些培训或是相关的讲座,事先了解国外的法律规范。

心理六:缺乏礼貌

现象: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感激,或者没有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同时他们好热闹,爱扎堆,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

方法:西方追求个人自由是在不打搅别人的前提下的。其实,尊重别人的自由就是维护自己的自由。

心理七:表现不够积极,过于低调

现象: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中国学生在国外的表现过于内敛。上课开会总是挑偏僻的位置,老师讲课总是没有问题要问,课堂上也不会积极抢答。

方法:国外的教学环境非常开放,上课应该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出你的想法,哪怕你的回答不正确或者与老师发生争论。不要放过任何思考的机会,不束缚自己的个性发展。

心理八:动手能力差

现象:国外的教学环境提倡锻炼学生独自思考和亲自动手的能力。因此对自学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动手能力跟不上,应用能力太差。

方法: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出国读书要学会自己查资料,学会自己判断,学会亲自去实践,学会自己处理事情。

二、留学生的心理问题

探究留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成因。

一方面,留学生群体组成虽然复杂,但相对封闭。身边人群的同质化,学习研究境遇的相似性,加之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很容易使他们变得视野狭隘、思维僵化,无法释放自身压力及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从而萌生极端念头。这种封闭群体尤其表现于理工科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群。相当一部分研究团队是由中国或华裔导师领导一群中国学生,有的导师对待学生态度简单粗暴;团队科研压力巨大,文化组成单调;一些成员还无工作的陪读家属带来的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近年新兴的自费本科留学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客观上造就了一批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且背负巨大经济压力的本科及硕士生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这类“小留”往往很难摆正自己的社会地位,过分自负或自卑,难以承受打击,是高发的留学生自杀人群。

人是社会性动物。留学生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可归结为社交活动的缺乏和心理干预的缺位。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固然需要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走出去”的勇气和意愿,自己打破社交僵局。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工作的主动干预。

三、留学生的案例

1. 近期留学生在海外自杀,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状况频发,请问韩老师有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吗?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案例?

专家:在国外留学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回国找我来做心理咨询的个案还是蛮多的。来访的个案不仅有抑郁症、焦虑症、自杀未遂者,我们还接待过不少表现出躁狂、妄想、幻觉等精神分裂症状的求助者。

2. 请老师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下留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建议我们的读者该如何预防?在出国后怎样判断自己有心理问题,问题发生后如何干预?

专家:留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问题不是因留学而产生,而是心理素质没有培养好。有些孩子出国留学,不是他真的希望到国外去学习,去深造。而是因为在国内对环境适应性不良,在国内的学习环境里已经受了挫折,他的心理素质没有被培养出来,想在海外找一块理想的乐土,被父母送到国外去读书。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国外与国内,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有特别大的区别:有些老师同样没师德,有些同学同样人品素质很差;学习依然需要努力等等。受到挫折之后,又是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异国他乡。在国内已经适应不了,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的素质并没有提升改变,反而抱着最好的理想面对陌生的环境,一旦遇到挫折性事件或情景,心理的问题就会激化,从而导致出现所谓的抑郁、焦虑性情绪障碍,出现精神分裂的表现,甚至有人走向结束自己生命的终点。

第二类:在国内适应很不错,对出国抱有良好的理想,只是想着出国怎么好,缺乏对出国后所遇挫折和困难的预防和坚持,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做,同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又缺少内心渴望而熟悉的社会文化及社会人群支持系统的抚慰。

第三类:遇到突出性事件,自己心现难以接受,却又找不到让自己认可的应对方式,从而产生抑郁焦虑。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