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学生自残,自残的教育
2017-02-14 11:01阅读:10190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学生自残应该怎么教育
二、为什么会自残
三、自残的鉴别诊断

学生自残应该怎么教育

1、学生自残应该怎么教育

1.1、正确运用惩罚。

惩罚与表扬相结合。例如,在问题中发现闪光点,该肯定肯定,该批评批评。

1.2、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

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如果和孩子的关系太紧张,家长的话,可能就很难影响到孩子了。

1.3、通过改变环境来帮助孩子。例如,孩子因为“在家老挨骂,太压抑”,不愿意回家,家长想让孩子愿意回家,设法让家庭气氛宽松一些、友善一些就可以了。

1.4、注意矫正方式的多形态。例如,正面教育、榜样影响、行为矫正、自然后果法等。

1.5、积极寻找并利用孩子自身的心理资源。例如,精力体力充沛,可塑性强,自尊心强,渴望友谊和接纳等。

1.6、强化适当行为,削弱不适当行为。例如,针对孩子激烈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不予理睬或让其

目标不能达成,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大声的批评,其实,也是一种关注,可能也会成为对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增益。另外,幽默一下,也是不错的办法。

学生自残应该怎么教育 2、什么是自残

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因此,如果不特别指明,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 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 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

3、自残的形式

对于很多女性,长发也被认为是肢体的重要部分。而在对于感情重大打击,或者还有一种压力的促使下,她们很可能就以头发作为突破口,不断的拔自己的头发,从而得到一种思想上的慰藉或心灵是的“解压”。

而身体上的残伤会使这类人存在一定的快感,从而更加真切的证明自己还活着,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上的自残,都会被人认为是心理不成熟或不健全的表现,甚至会感觉那些自残的人狠疯狂,因此他(她)们难以被社会接受,容纳。而在自残者走入社会的时候,社会可能会因为担心自残者的脆弱或另类的思想行为,而在很多方面厌恶、限制或拒绝。

为什么会自残

1、兴奋点短路:自虐的快感。一些人会从痛苦中感到放松、刺激或兴奋。他们会习惯性地自虐。自虐中对肉体的伤害就是自残。其他痛苦的减轻,如毒瘾发作等。

学生自残应该怎么教育

2、冲动:冲动时的极端想法也能导致自残。比如赌气,发誓,酒后无法控制自己等。

3、惩罚自己:自残可以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当一个人老是自卑,性格孤僻,不悦纳自己,不能认识到人人是有缺点,人是可以犯错的时候,便自己老是不满意自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便想到了惩罚自己,觉得都怪自己无能,于是便要惩罚这个无能的“自己”获得一些解脱,自残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惩罚,实际上就是一种极度扭曲的“自责”现象,经常性的“自责”实际上就是“自残”。

4、策略:为了获取其他东西。比如敲诈、获取保险赔付等。 另一个明显做法就是为了逃避惩罚而进行的逃避性自残。罪犯往往可能自残。特别是小偷,往往这已经成为惯偷早就计划好的行业脱逃手段,甚至团伙规则。

自残的鉴别诊断

学生自残应该怎么教育

自杀行为包括自杀姿态,自杀企图与既成自杀。显然不可能实现的自杀计划和举动常被称作自杀姿态;它们主要是表示一下意愿而已。然而,对于自杀姿态也不可掉以轻心;它们是强烈的呼救信号,必须予以彻底检查,设法治疗,缓解痛苦,预防下一次的自杀企图,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20%的企图自杀者会在1年内再次尝试自杀,其中10%的人最终以自杀了结了生命。也许因为行为者自我毁灭的意愿较轻,较含糊,犹豫不决或者行动的致命能力较低的缘故,自杀企图是一种不成功的自杀行动。

大多数企图自杀者在寻死的问题上都存在矛盾心理,自杀企图可能是在祈求帮助,强烈的求生欲望挫败了自杀企图。既成自杀以死亡告终。既成自杀与自杀企图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因为自杀企图也包括那些决定寻短但由于被及早发现或抢救及时而未亡者的行动,而且也有自杀企图者失手造成致命的既成自杀。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