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经行面部痤疮
2013-12-27阅读:9378 学员编辑 收藏
【概述】

每逢经前或经行出现面部痤疮,经净之后逐渐隐退,称为“经行面部痤疮”。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育龄期妇女也可有发生。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常见于雄激素偏高者。如服含有雄激素类制品、药物或高剂量孕激素药物,也会引起面部痤疮,但与月经周期无关,不列入经行面部痤疮。本病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请证。

【病因病理】

本病与湿热阳盛体质和饮食油腻甜食习惯有关。

1.肝脾湿热 湿热阳盛体质,或嗜食油腻煎炸、甜食等,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肝脾蕴热,上熏于面部而致。

2.肺经郁热 肺主皮毛,如肺经郁热,热熏面颊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面部痤疮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或经行发病,经净后面部痤疮自行隐退。

2.与接触性皮炎、药疹等相鉴别。与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引起的面部痤疮相鉴别。

【辩证分型】

1.肝脾湿热 经前面部痤疮突起皮肤,有时抓破有白色小脂粒溢出,无滋水,无脓血,心情烦躁,大便不调,月经量或多或淋漓不净,经色红,黏腻。苔黄腻,脉细弦而滑。

2.肺经郁热 经前面部痤疮,咽痛,颧红,干咳。经行量多,色红。苔薄黄,舌红,脉细数。

【分型治疗】

1.肝脾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 生山栀9克 茵陈10克 生米仁10克 黄芩10克 泽泻12克 萆粟10克 丹参10克 荆芥6克 生甘草5克加减:面部痤疮多而瘙痒者,加赤芍12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地肤子12克;便秘热重者,加生大黄5克(后下)、金银花9克;苔黄厚腻者,加川朴12克、石斛10克;月经淋漓不净者,加荆芥炭9克、生地榆15克、旱莲草12克。

2.肺经郁热

治法:清肺泻热利湿。

方药:凉膈散加减。

黄芩10克 生山栀10克 连翘10克 桔梗9克 炙甘草5克 赤芍9克 批把叶9克(去毛,包煎)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地骨皮9克 白蔽9克 赤芍10克加减:干咳咽痛者,加沙参12克、紫菀9克;痤疮较多者,加防风9克、防己9克、地肤子9克;经行量多者,加丹皮9克、旱莲草15克;口干多饮者,加石斛15克、淡竹叶9克。

【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肝脾湿热者。

2.甘露消毒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脾湿热者。

3.六神九 每日3次,每次4~6粒,吞服。用于痤疮抓破伴感染者。

4.大补阴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阴虚肺热者。

5.固经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者。

【简便方】

1.太子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每日1帖,分2次服。用于气阴两虚,肺虚有热者。

2.菊花3克、金银花3克、陈皮3克,水煎代茶。适用肝脾湿热者。或每晚用菊花煎水清洁面部皮肤。

3.苍术10克、黄柏9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湿热者。

4.薏苡仁30克、绿豆适量,水煮代羹。用于有湿热者。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改变饮食习惯,忌服煎炸或油腻食品,少吃甜食,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忌烟、酒。保护脾胃功能,防止湿热蕴结。

2.保护面部清洁卫生,清洗面部时忌用刺激性较大的肥皂或洗液。

3.经行面部痤疮有时瘙痒,患者会用手抓痒或挤出白色小脂粒,一般抓破不留疤痕,如果猛抓猛挤可能损伤皮肤的真皮层,也会留下疤痕的,因此尽量避免抓痒,如抓破引起感染时可用金银花露涂感染部位。
上一篇:黄带 下一篇:经行精神异常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