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治疗传染病技术与药物研究
2015-12-24阅读:919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我国各种病原体感染和传染病发病人数居全球首位。有效疫苗、药物研究的滞后和抗病毒特效药物的缺乏等严重制约了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迫切需要就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机体防御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新型救治技术、治疗性药物、疫苗等领域期待突破。……

我国各种病原体感染和传染病发病人数居全球首位。有效疫苗、药物研究的滞后和抗病毒特效药物的缺乏等严重制约了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迫切需要就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机体防御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新型救治技术、治疗性药物、疫苗等领域期待突破。

(1)新型治疗技术研究

1) 新型人工器官技术研究

针对严重感染如重型肝炎、SARS、禽流感等诱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带来的高病死率问题,研制新型人工器官,开展器官替代治疗 MOF 的应用基础研究。运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技术方法,阐明与严重感染 MOF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探讨人工器官治疗 MOF 的机制和疗效,建立重型肝炎、SARS、禽流感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新方法,降低病死率。

2)生物治疗研究

免疫治疗技术:在对肝炎以及艾滋病等重要疾病的免疫机制,尤其是免疫耐受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研发通过打破免疫耐受,建立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的有效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表达 HBsAg 和 HBcAg 的重组腺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DC),制备乙型肝炎的 DC 治疗性疫苗,用以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状态,增强宿主 HBV 特异性免疫应答。

开展趋化因子共受体干扰疗法治疗 HIV 感染的研究。RANTES,MIP-1a,MIP-1b 是 HIV 感染的强效天然抑制因子,这些趋化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天然或疫苗诱导的抗 HIV 的保护作用有关。目前,通过肽段扫描、氨基酸突变等方法结合高通量筛选,以寻找基于这些趋化因子分子片段的更安全高效的小分子艾滋病治疗药物已成为艾滋病药物研究开发的一个亮点。

基因治疗技术:建立传染病体内外研究模型(如整体动物模型)及药物评价体系,研制针对病毒复制环节、关键酶和蛋白不同位点的新型策略和方法,开展特异性 siRNA、单链抗体、模拟肽、特异性核酶、DNA 疫苗、DNAzyme 和 LNAzyme 等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争取在抗病毒新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细胞治疗技术:构建人源性永生化肝细胞系,开展应用人源性永生化肝进行细胞移植和生物型、混合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建立生物反应器体外大规模培养和生产骨髓源肝干细胞的方法,开展骨髓源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急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观察由“浙八味”组成的中药新药与骨髓源肝干细胞移植联用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肝病提供实验依据。

3)器官移植研究

开展器官移植治疗严重传染病诱发的器官衰竭(如肝、肾衰竭等)的临床研究,确定移植的适应证、禁忌证、最佳治疗时机和方法;对移植术后肝炎复发、CMV 感染的机制及干预进行研究,用于指导临床,降低移植后肝炎复发率;借助循证医学手段,对器官衰竭进行人工器官替代治疗和移植治疗的适应症、方法进行临床研究,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2)传染病治疗新合成药及现代中药的创制研究

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原理和方法,建立病毒性亚基因复制子细胞模型及蛋白酶抑制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机化学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合理设计目标分子,筛选发现抗病毒性肝炎的先导化合物,体内外模型评价抗病毒性肝炎的药效和作用机制;采用病毒靶向技术、控释微囊技术、纳米及新型高分子材料技术等研究抗传染病药物新剂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性肝炎的新合成药物。

发展防治传染病的中药设计与创制方法。在计算机辅助中药组分配伍优化理论指导下,集成中药化学组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等前沿理论,消化借鉴国际天然药物先进研发技术,构建中药组分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化学信息库与活性信息库,发展相应核心技术和标准规范。通过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发现中药及中成药的先导活性组分,运用成熟的化合物ADME/T筛选预测技术,预测药物体内性质,并基于组效关系和计算机辅助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方法,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的防治传染病中药。发展形成传统中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传染病治疗现代中药开发新模式。

(3)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

从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入手,加强合理用药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减少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发生。借助于现代分析技术,采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新型检测技术如 LC-MS/MS、化学发光法、单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法、痕量分析法等最新技术,应用于治疗药物的监测,建立治疗药物监测平台;研究各种人群药物体内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药物群体药动学数据库,运用 NONMEN 等模型计算群体药动学参数,为传染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技术及理论基础;通过药动药效结合模型(PK/PD)分析,包括相关的血浆药物浓度与目标微生物的体外敏感性以及临床结果的关系,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监测,确定最佳临床给药方案。

广泛应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对生命体内部生理和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无损伤实时成像,具有传统影像成像手段所不具有的优点:无创伤、实时、活体、特异、精细(分子水平)显像等独特性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