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小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即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的先天性疾患。专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病情严重可威胁孩子的生命。关于先天性心脏病你又了解多少呢?……
近年来,新生儿残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中排名第一,全国每年有15万~20万新生儿患病。最新消息,广东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逐年提高,突破了全国0.7%~1%的发病率,达到1%~1.4%,每年新增患儿至少有7000人。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小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即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的先天性疾患。专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病情严重可威胁孩子的生命。关于先天性心脏病你又了解多少呢?
关键词:危险因素
先心病的7大“危险分子”
专家指出,以下7种先心病危险因素必须高度警惕:
1、环境污染如孕妇接触放射线、重金属、较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处于高海拔缺氧环境等。
2、有先心病家族遗传史。
3、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先心病。
4、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
5、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
6、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7、不良嗜好。孕妇嗜烟、酒后同房受孕等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导致婴儿发生先心病。
关键词:早期征兆
先天性心脏病5大“征象”
先天性心脏病有以下常见症状,但轻症先天性性心脏病可无明显症状。
青紫: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大血管错位,法乐氏四联症等)的突出表现。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而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心脏杂音: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可听到杂音,这种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心脏杂音多在就诊时被医生发现。部分正常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
体力差: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重症患儿在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吸吮数口就停歇,气促,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喜竖抱,年长儿不愿活动,喜蹲踞,活动后易疲劳,阵发性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常在哺乳、哭闹或大便时突然昏厥,易出现心衰。
易患呼吸道感染: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二者常常互为因果,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原因。
发育差:先天性心脏病多有发育迟缓,有青紫者尤其明显,严重者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影响。
其它症状:先天性心脏病如有左心房扩大或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则自幼哭声嘶哑、易气促、咳嗽;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心室增大可致心前区隆起,胸廓畸形;持续青紫者可伴有杵状指,多在青紫出现后1~2年形成。
关键词:特殊检查
影像检查 诊断先心病的金标准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该立即到相关医院行相关检查,常见的针对先心病的特殊检查如下: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关键词:手术治疗
对付先心病 只能靠手术
手术治疗是先心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及介入封堵手术,结合外科和介入手术两者优点的“杂交”手术也获得突破,开始应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近年来,医疗技术及设备有了突破性进展,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应早诊断、早治疗,甚至要树立急诊、亚急诊手术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更多复杂的先心病患儿获得新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即使是刚出生的早产儿,也能获得有效的治疗。
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患儿家长也不要惊慌,有少部分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在出生后1年内,单纯小室间隔缺损中有20.5%—52.9%会自然闭合,单纯房间隔缺损约有80%会自然闭合,对于这一类病人,只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平时注意加强营养、合理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发热即可。
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肺炎、缺氧、心衰等,大多数患者经过心脏听诊就能及时发现。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是先心病最简单而准确的检查手段,甚至在胎儿18周时就能够准确判断。多排CT、心导管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复杂的先心病。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可怕,只要在专业的心脏中心,结合医务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优势,一定可以明显提高先心病的临床治愈率和远期疗效。
关键词:分级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要分“级”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怎么预防?专家支持说,先天性心脏病要分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在孕前和怀孕早期,要预防感冒,少接触电脑,加强营养,慎重用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就是在胎儿期及时做一些检查,如果发现胎儿是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考虑流产。三级预防是手术,与专科医生接触后,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一般在孩子出生后,根据孩子的症状就能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据我所知,在日本,可以在胎儿期发现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并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专家说。
有六类高危孕妇的宝宝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的宝宝:一是高危妊娠或过期妊娠的孕妇。二是妊娠前三个月母亲有感染或服药史;母亲有长期接触毒物及放射线史;母亲患有血液病、内分泌病、结缔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或遗传病。三是母亲有心内、心外畸形的不良生育史,有心脏病家族史。四是其他检查已证实或怀疑胎儿有心内、心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五是宫内发育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六是胎儿心率过快、过慢或节律不齐。
关键词:家居护理
先心病家居护理有章可循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居家须注意:
※ 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教育孩子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有时喂养患儿比较困难,吸奶时容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
※ 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 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导致血栓形成。
※ 保持大便通畅。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 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时接受预防接种,并在接种后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及时增减衣服,如果家中有上呼道感染疾病出现,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其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 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 有时患儿在行走或玩耍后会主动蹲下片刻,那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此时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 一旦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接受事实,接受专业治疗
如果孩子已经罹患先天性心脏病,那么请父母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要再互相指责和埋怨,这对宝宝的病情毫无益处,大家应该互相勉励,积极与医生配合,让小宝宝得到最好的、最合适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