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日常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姜,姜的吃法
2017-05-30阅读:9749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姜怎样吃好
二、姜的功效
三、吃姜的禁忌

姜怎样吃好

1、姜怎样吃好

1.1、姜汁菠菜

原料:菠菜400克,姜40克,香油1大匙,酱油1大匙,醋1.5大匙,鸡精、盐、香油适量。

做法:姜剁成泥,菠菜去根部,淘洗干净,切成5厘米左右长的段;在沸水中放入盐和香油,将菠菜放入滚水中,汆烫片刻后,将菠菜捞出放入冰水中浸泡片刻,捞起把水分稍稍攥干,放入大碗中;用姜泥和调料将菠菜拌匀即可。

1.2、姜葱爆花蛤

原料:花蛤1000克,姜丝、葱段、鲜红椒丝、豆豉粒、酱油、生粉、油适量。

做法:锅里放清水烧开后,倒入花蛤,见壳张开就捞起,待用;炒锅里放油烧热后放入豆豉粒和红椒丝炒香;倒入花蚧翻炒几下后加入葱段和姜丝;最后加入酱油,用生粉汁勾芡,装盘即成。

2、吃姜的注意事项

2.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分片。

姜怎样吃好

2.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2.3、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2.4、不要吃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3、什么是姜

姜(学名:ZingiberofficinaleRosc.),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姜的功效

1、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

2、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姜怎样吃好

3、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4、除了降温提神作用外,生姜还有驱散寒邪的作用,由于着凉、受寒等引起的感冒、头疼、腹痛等,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吃姜的禁忌

1、阴虚体质的人:

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2、内热较重者:

姜怎样吃好

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3、脱发者用姜要注意:

很多人都把姜外用来治疗脱发,的确,姜性温味辛,确实能够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打开,促使毛发再生。但要注意脱发属热性疾病,姜用久了会生热,用热性药治热性病,和中医讲究的“热病用凉药”原则是相冲突的,所以尽量少用。

4、肝炎病人:

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