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长时间站立者容易患上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人们容易忽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加重。故了解静脉曲张症状就显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了解静脉曲张症状有哪些,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静脉曲张症状
据了解,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有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的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在发生之初,除了不好看之外,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有人会觉得小腿皮肤痒,腿部有肿胀、酸痛、疲劳、沉重感,工作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是一天站下来,小腿特别酸痛,脚踝肿胀,把脚抬高就比较舒服。
假如放任不管不予治疗,静脉曲张会发展成二期损伤,曲张面积不断增大且疼痛越来越明显,逐渐在脚部及曲张处发生血液淤积,使脚踝及曲张处皮肤变紫,持续发展则会使血液不易回流,发生色素沉淀、湿疹样皮肤炎。
由于血液长期淤滞,在曲张的静脉血管会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肺栓塞或产生淤积性溃疡。同时,由于曲张静脉结节的管壁较薄并常与萎缩的皮肤相粘连,轻度损伤即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这对您的健康将终身有害,且有截肢的危险。
初期静脉曲张的症状如下:
1、初起可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这就是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但是并不明鲜。
警惕静脉曲张症状
2、患肢小腿浅静脉渐现隆起、扩张,有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尤以站立后明显,抬高腿后消失这也是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
3、病程长者,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栓静脉炎,局部呈红肿硬块、压痛。曲张静脉易损伤发生出血,或感染形成溃疡,像这个就是比较明鲜的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了。
4、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热,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5、有腹水,肝脾肿大,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水肿患肢疼痛,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痛,夜间加重。
6、腿部有酸胀感,晚上重,早上轻,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皮肤有脱屑、瘙痒,足踝有水肿;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7、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坏疽和溃疡产生。
“多翘腿,勤活动”可以预防静脉曲张
专家介绍说,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静脉壁发育薄弱和静脉瓣膜的损害等,病变的血管因为压力或薄弱出现了膨大的现象而引起蜿蜒、迂曲。
久站久坐都可以导致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让静脉压持续存在,因此医生、护士、售票员、售货员、教师以及重体力劳动者都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但如果在工作中注意适当的休息,累了翘翘腿,休息时垫高腿,穿用预防级的循环减压袜,可能会减少静脉曲张的发生。
女性怀孕期间腹压增高,导致下肢静脉回流缓慢,也可能会引起瓣膜损害,出现静脉曲张。所以这时孕妇更需要适当增加活动,避免过久站立、久坐少动,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及减轻静脉曲张。
产后有些静脉曲张可以恢复,有些仍然遗留静脉曲张,如果静脉曲张不太严重,可以穿用静脉曲张袜治疗,但若静脉曲张继续发展,并且发展严重,还是建议做手术。
多翘腿,勤活动
学会五大妙招来预防静脉曲张
1、避免长期站或坐,平常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时,记得做足背伸直、屈曲动作,让小腿肌肉收缩帮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血液积聚。
2、维持良好姿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以免压迫、影响腘窝静脉回流。每天睡前在床上将双腿抬高超过心脏约10-15分钟,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即可。
3、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过多的负重,避免提超过约10公斤之重物。
4、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走路、游泳、骑脚踏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能刺激小腿肌肉群,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发生的速率。
5、穿弹力袜或利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以减少静脉逆流及淤血现象,选用医用弹力袜要特别注意合身性。最好早晨一起床就马上穿,晚上睡觉时脱下。
下肢规律性运动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游泳:研究证明,游泳是预防静脉曲张的最佳运动方式。游泳时,除了水的压力能够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外,通过下肢不断地在水中进行规律性的屈腿、伸腿或打水动作,也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张力,如同一个“肌肉泵”,促使静脉血液回流,从而起到预防静脉曲张的作用。
下肢运动操:抬腿运动(站立,双腿依次抬起、放下,每侧10次);屈腿运动(站立,然后双手扶膝下蹲、起立,共10次);摆腿运动(仰卧位,双腿伸直,抬起右腿约45度,将其上下、左右摆动各5次,然后换左腿做同样动作);蹬腿运动(仰卧位,抬起右腿,屈膝,用力向前蹬,反复10次,然后换左腿做同样动作)。
快速步行:每天坚持快速步行。步行时,腓肠肌的收缩运动加强,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从而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但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以逐步提高血管的适应能力,否则会适得其反。
游泳是预防静脉曲张的最佳运动
静脉曲张的治疗存在的几个误区
1、热水泡脚可减轻静脉曲张
很多患者认为,热水泡脚不仅舒服而且减轻曲张静脉,并觉得水越热越好,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想法。静脉曲张本身就是由于种种原因(遗传、站立工作等)引起静脉功能弱化而造成静脉血淤积在浅表静脉,如果再用热水泡的话,血管扩张会加重静脉曲张及肿胀。
2、皮肤瘙痒“抓挠烫”
静脉曲张可引起皮肤炎症或皮肤敏感性增高,加上冬日皮肤干燥,往往会出现瘙痒。病人对此本能的反应就是抓挠,还有不少病人喜欢烫脚,觉得抓完后一烫特别舒服。“抓挠烫”以后可能确实会觉得舒服很多,但并不会减轻病情,相反可使皮肤损伤且更加干燥、更加瘙痒。更重要的是静脉曲张后局部皮肤淤血营养不良,皮肤容易抓破烫破,特别是静脉鼓出的部位。而一旦皮肤发生破裂后,一方面可能发生大出血,另一方面则会诱发溃疡形成。因此,有下肢静脉问题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不要抓破皮肤,不要过分烫脚。
3、小腿抽筋“乱补钙”
小腿肚抽筋是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症状,而冬天更容易发生。老百姓一遇到抽筋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是“缺钙”,自然想到要多喝点牛奶或者买点钙片补补钙。但事实上小腿抽筋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静脉淤血,导致组织轻度水肿,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异常放电发生痉挛,而与缺钙无关,盲目补钙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可能导致钙代谢紊乱,诱发结石等疾病。
4、按摩可减轻静脉曲张
按摩确实可缓解一天的疲劳,有时可减轻静脉曲张引起的酸胀不适,但对于已经突出的曲张静脉,不但无多大益处(尤其是有下肢红肿痛的静脉曲张患者,绝对禁忌),而且还会加重静脉曲张。下肢红肿痛的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是长期曲张的静脉血形成血栓发炎,如果这时候去按摩的话,很可能在按摩过程中将血栓挤到深静脉,随血流至肺动脉,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按摩不能减轻静脉曲张
5、打硬化剂针可除静脉曲张
打硬化剂针可使突起的静脉团“消失”,原理是硬化剂使血管粘合在一起,表面看不出来,但并没有彻底去除病因。硬化剂治疗在一部分局部的静脉曲张是暂时有效的,但并不适合所有患者,而且这种治疗一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仅在很轻度的或手术后少量的复发患者中适用。广告中的“一针灵”、“介入导融术”等只要是往血管内打药都属于打硬化剂,并不能彻底去除曲张的静脉,还易复发,且易并发静脉炎,增加手术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