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重视慢性疲劳感 谨防酿成大病
2016-11-18阅读:953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俗话说得好,小病不治大病就来。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劳,那么请注意你的身体了。疲劳是一种疾病征兆,就好像一个报警器一样,时刻在……

俗话说得好,小病不治大病就来。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劳,那么请注意你的身体了。疲劳是一种疾病征兆,就好像一个报警器一样,时刻在提醒你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了。本文将为您分析从劳累到生病只需经历的五步。

重视慢性疲劳感 谨防酿成大病

八成人经常感到疲劳

连续出差、双休日加班、每天有做不完的事……类似的抱怨在生活中不绝于耳。但是,多数人没有把长期无法消除的疲劳放在心上。随着“过劳死”案例层出不穷,慢性疲劳正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人群中蔓延开来。

一项涉及全国10个省区11980人的亚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1.36%的非患病人群属于慢性疲劳。其中,经常感到疲劳,但休息后可以恢复的轻度疲劳者占68.07%;总感到疲劳,且休息后较难恢复的中度疲劳者占29.78%;休息后也无法恢复的重度疲劳者占2.15%。

专家解释,人体有代偿机制,偶尔疲劳多睡会儿就能调整过来,但如果长期疲劳,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休息后也无法恢复了。这就好比信用卡,我们可以透支一部分钱,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还款。不断透支却不及时还款,就要破产了。

偶尔疲劳不断积累,就有可能演变为慢性疲劳,损害健康。性疲劳综合征是以不明原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关节痛、睡眠紊乱以及抑郁等多种症状。它不只是身体感觉“累”那么简单,还包括一些心理症状,比如做事力不从心、记忆力越来越差、注意力很难集中、性格变得暴躁等。

为什么总是感觉累?近日,美国《健康》杂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睡眠不足、缺乏运动、饮水不足、缺铁、不吃早餐、爱吃垃圾食品、做事追求完美、容易小题大做等,都可能让你感觉疲惫。综合来说,体力慢性透支、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则是导致慢性疲劳的三大原因。

从累到病只需5步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癌症患者发病前两三年都处于极大的压力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罗仁教授表示,身心疲劳是亚健康的表现之一。我国约70%的人属于亚健康,他们正在走向‘疾病’。”而从疲劳到疾病,一般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头昏气短。偶尔熬夜加班、白天工作量过大、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会导致血流缓慢,让人头昏眼花、憋闷气短、无精打采等。此时抵抗力短暂下降,可能出现口腔溃疡、感冒、喉咙痛等症状,但及时休息就能恢复。

第二阶段:身体发沉。连续数日加班、出差,或者两三个周末没休息,身体感觉沉甸甸的,行动迟缓,步态沉重,站立不稳。此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糖浓度持续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挨饿”,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手脚冰凉、眼睛充血、胃肠功能紊乱、脱发、情绪低落等现象。

第三阶段:精疲力竭。比如说,手头的项目进入冲刺期,不得不连夜赶工,生理和精神承受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吃不下睡不着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暴瘦,也有人通过暴饮暴食缓解压力,从而变胖;皮肤颜色变得晦暗,甚至人到中年还长痘;腰背部僵硬,颈肩部剧痛;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整夜辗转难眠;情绪焦躁、易怒,甚至歇斯底里。

第四阶段:小毛病不断。过劳状态持续半年到一年,欠身体的债就开始慢慢还不上了。此时,颈肩腰背痛愈发严重,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等经久难愈,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精神上可能出现轻度焦虑、抑郁表现,睡眠问题更加堪忧。

第五阶段:大病缠身。如果长年处于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状态,免疫功能就会逐渐减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此时疾病可能就会找上门来,轻则患上多发性关节痛、偏头痛、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重则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

看完本文,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疲劳不是一个小毛病了。希望大家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