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精品文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胎粪吸入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2015-12-07阅读:9280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胎粪吸入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以及胎粪吸入综合征应该如何护理,胎粪吸入综合征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

一、预防

MAS预防的关键在于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时及早做气道和口、咽部清除胎粪液的工作。应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前,即胎头娩出而肩部尚未娩出时,迅速用吸管将咽部胎粪液吸引干净为止。若声带水平发现有胎粪液者,应立即做气管插管吸引。呼吸道胎粪液尚未清除干净前,应忌用中枢兴奋药物。给予上述积极处理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胎粪液的吸入能促进细菌继发感染,复苏后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加强呼吸道管理。本组病例死亡率较低,与常规摄X线片较轻病例能够及时发现和及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措施有关。本组资料还说明,凡足月小样儿、出生体重过低、先天免疫缺陷、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呼吸道病变表现5天内不消失者预后不良。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护理方法,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常见护理措施。

胎粪吸入综合征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护理方案

二、保持PaO2稳定

1、选择大小合适的头罩:头罩太大,部分儿头滑出罩外使氧气逸出而降低氧浓度;而太小,患儿颈部受压,引起气道梗阻。头罩以扣住头部为宜。

2、提供合适的FiO2和流量:氧浓度由调节压缩空气和氧气流量来获得,用以下公式计算。

应用时先予较高浓度吸氧,尔后逐渐调节空-氧流量直至能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0.85~0.95时所需要的最低FiO2。头罩内混合气体总流量以4~7 L/min为宜,流量太低,使CO2在罩内潴留;流量太高,增加对流散热。

FiO2监测仪探头置于罩内近鼻孔水平,监测实际吸入FiO2。应用前必须先校准仪器,应用中须每8 h校准1次。

3、保持气体合适的温湿度:要求头罩内有薄雾但无水珠,加温湿化气体的温度应保持患儿在中性环境温度,温度太高致体温上升,相对湿度过高引起患儿闷热难受、烦躁、喉头水肿;温度太低增加对氧和热量的需求,同时湿化效果也不理想。

4、掌握护理技巧:当通过头罩两侧侧孔进行喂养或吸痰等操作时,应提高FiO2;行头皮静脉穿刺或其它操作需将儿头移出头罩时,可直接用螺纹管将气源对准患儿的口鼻吸入。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合适的体位:松解衣领及包被,抬高肩部,使头微后仰,保持气道开放。

2、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疗(CPT):MAS应用此氧疗法必须配合切实有效的CPT。完整的CPT包括根据病变所占肺段的支气管走向做体位引流、有效的叩击、震颤和电动吸引等,有利于疏导梗阻物,使气道胎粪松动排出,改善肺不张。MAS由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吸出的分泌物量少,容易误诊,故不能因此而减少CPT次数。

3、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MAS易发生气漏,因而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张力性气胸发生。如发现患儿突然烦躁、青紫、心率加快、BP及SaO2下降,应高度怀疑张力性气胸,及时报告医生予X线检查、诊断性穿刺,并急行胸腔闭式引流。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PaO2、PaCO2等。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持续高碳酸血症或持续肺动脉高压,必须及时改用机械通气,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4、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防止感染

此氧疗方法由于应用头罩时间较长,患儿头部所处温湿度较高,出汗多,且头部胎粪污染,容易致头部皮肤感染、坏死。所以,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保持头部皮肤清洁。对病情许可者入院时即予清洗全身污染的胎粪,用干毛巾擦拭皮肤,并做到勤翻身,避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

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小编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胎粪吸入综合征”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