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无“脂肪肝”之名,从其临床表现可属于“积证”、“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脂肪肝的防治与五大穴位息息相关。这些防治脂肪肝的穴位,可采取按摩疗法或针刺疗法刺激穴位,以达到辅助治疗脂肪肝或预防脂肪肝的目的。
1、脂肪肝按内、外关穴
能通经脉,调气血。方法:以一手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
2、脂肪肝按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方法: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
3、脂肪肝按大椎穴
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方法:坐位,头略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穴处皮肤,做间断捏揉动作。
4、脂肪肝按肝炎穴
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方法: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内踝上2寸之”肝炎穴“处进行圆形揉动。
5、脂肪肝按丰隆穴
丰隆穴为古今医学家所公认推崇的治疗痰湿证的首选要穴,具有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能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的功效。
6、脂肪肝按三阴交
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中气血交会之处,除可健脾益血外,还可调肝补肾。刺激该穴可以把体内的湿、浊、毒素排出体外。
1、过度肥胖,脂肪过多
肥胖的人体内脂肪较多,脂肪消耗缓慢容易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这样就可能患脂肪肝。
2、减肥过度
为了减肥成功,人们可能会节食或不吃,以此来消耗体内脂肪。由于减肥过度,体内脂肪在短时间内会消耗严重,新陈代谢产生许多的自由基。为了缓解这些自由基,肝内具有抗氧化和解毒功效的谷胱甘肽消耗过多,这样也会损伤肝脏,同样容易导致患脂肪肝。
3、长期喝酒,酒精刺激导致脂肪肝
经常喝酒的人容易伤肝。酒精会破坏蛋白质,影响肝脏的新陈代谢。肝脏代谢功能变差,脂肪就分解缓慢,慢慢就会造成肝脏脂肪堆积过多,变成脂肪肝。
4、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身体营养过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且营养物质不容易分解完全,这样就会导致脂肪沉积。而另一方面,营养不良同样可能引起脂肪肝。营养不良会导致肝脏蛋白质缺乏,影响肝脏新陈代谢功能,脂肪不能及时被分解就会出现沉积,这样就导致了脂肪肝。
5、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有几种:1、高血糖促进了脂肪的转化。2、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了缓解能量供应,血液中大量的脂肪被分解,游离的脂肪酸容易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6、药物副作用导致脂肪肝
吃药过多产生副作用,会破坏蛋白质甚至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少了,分解作用变差,脂肪不能及时分解就可能变成脂肪肝。
正是由于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脂肪肝,所以更要学会预防脂肪肝,同时还要好好地养肝。
1、首乌肝片
做法:首乌液20ml(制首乌6g,开水20ml),鲜猪肝250g,水发木耳25g,青菜叶少许,醋、食盐、酱油各适量,油炒。
作用:该方补肝肾、益精血,有明目、降血脂、降压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主治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和老年体虚便秘。
2、芹菜炒香菇
做法:芹菜400g,香菇50g,食盐、醋、干粉、酱油、味精等调料适量。
作用:该方平肝清热、益气和血,有降压、祛脂、保护血管、利尿等作用,可治疗脂肪肝和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
3、山楂肉片
做法:猪后腿200g,山楂片100g,荸荠30g,鸡蛋清2个,淀粉15g,面粉15g,白糖30g,植物油50g,精盐、味精少许,清汤适量,油炒。
作用:该方滋阴健脾、开胃消食,有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利尿、镇静等作用,可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不良、脂肪肝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