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胃霉烂,治疗胃霉烂
2017-10-22阅读:9896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民间治疗胃霉烂偏方大全
二、胃霉烂的症状
三、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健康养胃

民间治疗胃霉烂偏方大全

1、民间治疗胃霉烂偏方大全

土家族偏方:蚤休20克,鲜猪肚1只。用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说明: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间应用较广。

维吾尔族偏方:小羊羔肠子适量。用法: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每天3次,连食1个月。说明: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着。所用羊肠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彝族偏方: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用法:将前一味药烤干研粉,后两味拌匀成蜜油。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连用1~周。

民间治疗胃霉烂偏方大全

2、治疗胃霉烂吃什么

生活中,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嗳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通常的,引起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因而患者应该要慎重。

对于患者而言,可以选用新鲜鸡蛋,打入碗中,用筷子搅匀,用滚烫的开水;中熟后即可食用。因为用开水冲过后能使得鸡蛋质地变得柔软。容易被胃消化吸收,从而能够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病灶愈合。

这是因为鸡蛋的蛋黄中含有卵磷脂,能够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疏水层,对胃粘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御作用。

3、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3.1、外源性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使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而导致本病。

3.2、内源性因素: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灼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劳累等。在应激状态下,可兴奋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后者则使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导致胃粘膜上皮损害,发生糜烂和出血。严重休克可致5-羟色胺及组胺等释放,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粘膜,后者则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损害胃粘膜屏障。

胃霉烂的症状

1、胃痛,此痛每于食后发生,当胃部痛极剧烈,甚则恒觉内部有挤压状血聚成病奇痛。

民间治疗胃霉烂偏方大全

2、呕吐,此为必有症状,然吐出食物后痛即轻减。

3、背胀痛,此症状恒亘一、二星期,或二、三个月,时觉背部胀痛。

4、便秘,十之八九,患此症者,大便多干燥。

5、吐血,必经过大痛此症至出血期,则溃疡已破,吐血量极多,所吐之血,多暗赤色。同时一部分血液,由肠而下,经过肠之作用,变成暗黑色。患者食欲如常,或反亢进,舌多清洁无苔。此症疼痛,亦有放散至胸肋间者此症至出血期,已不致与其他疼痛误认矣。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健康养胃

1、饮食调养

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2、保暖护养

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忌嘴

保养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民间治疗胃霉烂偏方大全

另外在治疗慢性胃溃疡中,研究发现蜂蜜都是一种很好治疗慢性胃溃疡的食物,因为蜂蜜有缓急症和止痛的作用。而且,蜂蜜性平味甘,有补益脾胃之气的功效,能够帮助溃疡愈合,并减少溃疡复发。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