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术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幼儿中暑,中暑的病因, 预防中暑
2016-08-07 11:00阅读:1071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幼儿中暑的急救方法
二、中暑的病因
三、 预防中暑的方法

幼儿中暑的急救方法

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服用防暑降温剂: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

2、降低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

3、中暑发生循环衰竭者,医疗、护理的重点是纠正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以致脱水和循环衰竭。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充等渗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纠正休克。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防增加心脏负荷发生肺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中暑出现痉挛者,除补充足量的液体外,注意监测血电解质。纠正低钠、低氯、控制痉挛,抽搐频繁者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用适量的镇静剂如10%水合氯醛10~15ml灌肠,或苯巴比妥纳0.1~0.2g肌肉注射。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坠床,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5、对日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6、中暑高热者主要是纠正体温功能失调所致高热,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防治并发症。降温措施多主张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进行,其方法有头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以冰或风扇控制室在22~25℃左右;也可采用将身体(头部除外)置于4℃水中降温法,同时要不断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环停滞,促使热量散发;危重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静脉输入液体可于降温至4℃左右后输入。

7、降浊时注意防止因降温过快引起虚脱。药物可采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必要时加用异丙嗪25~50mg,以增加药效,滴注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血压有下降趋势,应酌情减慢滴速或停止给药。采用解热剂降温可酌情选用阿斯匹林口服,柴胡肌肉注射,消炎痛拴剂肛内应用。也可采用水合氯醛加冰盐水低压灌肠降温。

幼儿中暑的急救方法

治疗原则: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用药原则:

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

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

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

炎热的夏季宝宝极易中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温防暑是非常关键的。

中暑的病因

1、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

2、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署。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幼儿中暑的急救方法

预防中暑的方法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或有冷气的房间休息。

2、让宝宝仰卧,维持呼吸道的通畅,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如宝宝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应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少量多次饮淡盐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鲜果汁;还可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4、不要让宝宝吃油腻食物。过多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