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热体质的症状
湿热体质的人一般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较难适应,容易心烦急躁。常常表现为: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干结,小便赤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白带增多,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2、湿热体质肝火旺盛喝菊花茶对身体好
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表现为舌红少苔、口鼻干燥、手足心热、烦热头晕、心慌失眠,这类人在干热少雨的夏季症状容易加重。
推荐药茶:寸冬15g、生栀子10g、沙参10g。
加减:上火咽痛者去生栀子,加射干、板蓝根,尿黄小便不利者加白茅根、竹叶,头晕者加菊花,口舌生疮者加莲子心、金银花,睡眠不好者加苦丁茶。这里郑绍周教授特意指出,苦丁茶具有清心火、安神降脂的作用,可对抗茶碱的兴奋作用。一般来说,睡眠不好的人不宜喝茶,如特别喜欢喝茶,可在茶叶中加苦丁茶。
3、湿热体质肝火旺盛喝薏仁茶对身体好
这类体质的人表现为舌苔厚腻、头晕胸闷、食欲不振,常在高温阴雨连绵的气候中症状加重。
推荐药茶:茵陈10g、天竺黄12g、厚朴10g。
加减:头晕较重者加菖蒲,胃中泛恶者去茵陈,加藿香、佩兰,反复尿路感染者去厚朴,加车前草、淡竹叶,便秘者加大黄。如长期湿热留恋不愈,可加薏仁、泽泻。
养肝:地黄、山萸肉、金樱子、女贞子、首乌、枸杞子、龟板、龟胶、鳖甲等。
清肝热:桑叶、菊花、青黛、夏枯草、龙胆草、栀子、钩藤、牛黄、丹皮、决明子等。
缓解压力,心情舒畅,保持乐观态度,多运动。
戒烟戒酒。
少食甘肥厚腻食物,多食清淡食品。
降血脂、降胆固存。
中药调理,清理肝胆湿毒,可用大柴胡汤化裁,柴胡疏肝散化裁方,龙胆泻肝汤。
针灸调理:太冲穴、足三里、阳陵泉、期门、内廷等。
半夜11--1时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候,肝排毒、蓄积能量和为明天输布气血能量做准备,这时不能透支它啦。此时休息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工作、学习和生活。养肝排毒应该休息好。菊花、荷叶、银杏叶、山楂、龙胆草等适量泡茶喝也有必要。
阴虚火旺是中医辨证的诊断,主要采用中医中药方法调理,建议养阴清热。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心平气和。阴虚火旺的人在干热少雨的夏季症状容易加重,推荐以下能滋阴和调理脾胃的食疗方法:
生地黄粥:生地黄汁150毫升(或干地黄煎浓汁150毫升)、大米100克。大米煮粥,粥熟加入地黄汁,搅匀食用。
天门冬粥:天门冬60克、大米100克。天门冬煎浓汁去渣,加入大米煮粥,作早餐食用。
百合粥:鲜百合5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大米煮粥,将熟时放入百合,煮熟,冰糖调味后食用。如无鲜百合,可用干百合粉30克,与米同煮粥亦可。
红豆煲鲫鱼,红豆鲤鱼陈皮蒜头姜。红豆洗净,用清水稍加浸泡;蒜头去衣;陈皮洗净泡软,刮去内瓤,洗净宰好的鲤鱼,沥干水分;热锅倒两汤匙油,放鲤鱼和姜片,中小火两面煎至微黄;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