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祛淤止痛、利尿消肿等作用,是治疗女性月经病、产后病的重要药物。需要提醒的是,益母草并不是治疗所有月经不调、痛经的“万能药”,它主要适用于月经量少(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或后错,每次来月经只有几滴或不足两天就结束了)、产后腹痛等。
月经量少主要分四种类型,虚证型的最多,约占80%,另外三种类型分别是血淤型、宫寒型和气滞型,而益母草主要适用于血淤型的月经量少,而且是治标不治本的,月经期间使用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如果不注意日常调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益母草是不能治宫寒的。
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用鲍鱼滋补中医认为鲍鱼滋补,可以滋补养颜,是女性最好的补品。过去太医院进贡给皇后妃嫔们的中药丸,调和时不像现在使用蜂蜜,而是用鲍鱼汁。所以宫寒女性应该经常给自己做些鲍鱼食物。
饭前喝汤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汤,例如酸辣汤、辣鱼汤、胡辣汤等,可以有效占据胃容量,减少进食量。另外它们所具有的温热性质,也可以缓慢地帮你蓄积体内热能,防止宫寒发生。
餐前姜茶养成习惯,餐前可以喝一杯姜茶(一片姜,以开水冲泡,趁热喝下去),它可以主动化解寒凉食物或是凉性食物中的寒气,在饮食上替你的子宫把好关。
强肾的饮食补充,多吃黑色食品,例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还有坚果类的例如核桃等。
两地膏: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蜜40毫升。前五味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开水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汁内,加白蜜,置文火上调,候凉,装瓶。每服20毫升,每日3次。
乌骨鸡汤: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归地烧羊肉: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羊肉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并入洗净之药及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红烧至肉烂,可常服。
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黯黄,自觉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温,主要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喜食辛燥,月经略有错后,有白带,小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沉弱。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不过,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等,这些是让身体偏寒的常见问题。
女性冬季衣着单薄违背了养生原则。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冬天比较耗损阳气,下半身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夏天天气酷热,很多女性喜欢呆在室内,穿着清凉,吹着空调,不知不觉中子宫却受着寒冷的“折磨”,导致宫寒的出现,使子宫功能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手脚冰冷、浑身无力、食欲不振甚至月经不调的症状。
精卵的结合及胎儿的生长,需要消耗女性大量的能量物质,所以怀孕中的部分女性会有一个很不舒适的身体和布满色斑的面容。而流产就相当于突然全部扔掉那些能量物质,需要损耗人体大量的阳气,如果修养不到位,阳气久耗,子宫失去温煦,宫寒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