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术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宫内感染,子宫
2017-05-15阅读:9532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子宫内感染的症状
二、子宫内感染的多发人群
三、妊娠期子宫内感染怎么办

子宫内感染的症状

1、子宫内感染的症状

宫内感染的孕妇或产妇多表现发热,腋下体温高于37.5℃,脉快,白细胞计数增高;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胎盘、胎膜和羊水粪染,有臭味。产妇感染的危险随胎膜破裂时间延长而上升。若感染传至胎儿,出生后新生儿可表现为心率快、呼吸急促、发绀、嗜睡,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若新生儿出生后短期无症状,并不能说明其一定无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的诊断有时很困难。最有预告性的症状是胎膜早破、白细胞增高和发热。胎儿和产妇心率快,子宫压痛,羊水有臭味等皆支持本病诊断。在产前行羊膜腔穿刺取进行羊水细菌培养,比非特异性的发热及白细胞增高更准确可靠。

子宫内感染的症状

2、什么是胎儿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或母婴传播疾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宫内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通过3个途径:①胎盘的垂直传播;②下生殖道感染的上行性扩散;③围产期感染。围产期感染又包括分娩、哺乳、与新生儿直接接触传染3个途径。

3、宫内感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宫内感染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其危害程度与宫内感染发生的时间、病原体的种类、母亲的身体状况有关。孕早期感染多造成流产、先天性畸形;孕晚期感染多导致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等。孕妇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潜在感染源被激活,成为活动性感染。整个孕期发生宫内感染,对胎儿都是不利的。

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宫内感染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尽相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造成胎儿脏器损害,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畸形和智力发育障碍,这是令父母最为悲伤的事情。

子宫内感染的症状

子宫内感染的多发人群

孕妈妈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后,还没有临产者。

孕妈妈体质较差、贫血,抵抗力差。

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孕妈妈子宫内羊水的抗菌能力是不断增强的,但少数孕妈妈的羊水抗菌能力较差,阴道内的致病菌可乘虚突破防线进入子宫内,发生感染。

孕妈妈已严重的子宫脱垂,或其他部位如有急性感染等也可导致子宫内感染。

预防子宫内感染,应该避免性生活,注意休息、情绪和营养。孕妈妈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有阴道流水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此外,孕妈妈分娩前不能过多地进行肛门与阴道的检查,以防由于检查工具不卫生等原因造成宫内感染,同样也会减少由于检查对于宫体造成的刺激。

子宫内感染的症状

妊娠期子宫内感染怎么办

1、及时到医院就医,服用药物。

要是出现子宫感染的情况,很可能是一些霉菌的感染。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因此,孕妇一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耽误自己的最佳治疗时间,一定要及时的去找医生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为孕妇制定治疗的方案。要是在物理治疗方面难以见效,医生还是会选择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不过,孕妇们不用担心,医生都是一些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医生在安排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会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药物,一定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的。

2、避免进行性生活。

在原则上,女性怀孕期间,也是可以进行性生活的,这是夫妻生活的一种需要。不过,对于出现妊娠期子宫内感染的女性们,一定要禁止进行性生活。这样可避免一些外部的细菌再次影响到女性的生殖器官,导致女性的子宫内感染情况加重。因此,为了孕妇的身体健康以及胎儿的健康发育,女性们一定要劝告自己的丈夫,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要进行性生活了。

3、女性体检时减少阴道检查。

女性子宫内部的感染很可能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一些感染源进入女性的体内。这很可能是由于孕妇的一些常规检查或者是阴道检查引起的。因此,想要治疗妊娠期间的子宫内部感染,就要杜绝感染源的再次侵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阴道检查,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孕妈妈一定要注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