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发烧是非常常见的症状,这个时候一定要稳定宝宝的情绪,要是能够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减轻宝宝出现的症状。帮宝宝排便之后,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和清洁,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宝宝的pp擦一些红霉素眼膏。宝宝的饮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能够去防止这些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当出现了拉肚子发烧的症状时,我们应该查找出它的发病原因,如果是因为胃肠道的疾病所造成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调理我们的胃肠道,去应用一些药物。
2.1、止泻类
保儿安颗粒:健脾消滞,利湿止泻,清热除烦,驱虫治积。用于食滞及虫积所致的厌食消瘦,胸腹胀闷,泄泻腹痛,夜睡不宁,磨牙咬指。
小儿腹泻宁合剂:补肾安神,健脾和胃,生津止泻。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腹胀腹痛。
2.2、止泻辅助药物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便秘,腹胀,肠道内异常发酵,肠炎,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等症。
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但该品不作解痉剂使用。
2.3、肠胃调理、健脾类
小儿肠胃康颗粒:清热平肝,调理脾胃。用于小儿营养紊乱所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精神烦忧,夜寝哭啼,腹泻腹胀。
小儿香橘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小儿饮食不节引起的呕吐便泻,脾胃不和,身烧腹胀,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3.1、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
轻度脱水的宝宝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然后,在最初4小时里,按宝宝的每公斤体重给予20-40毫升液体。此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岁以下的宝宝可每隔1-2分钟便喂上一小勺,大一点的宝宝则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宝宝呕吐,待10分钟后再慢慢地喂。
3.2、给宝宝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
传统的腹泻治疗方法,主张让患儿禁食一段时间。然而,这样有碍于身体的营养补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现在主张不要让腹泻的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6次。
已经添加离乳食品的宝宝,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鲜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3.3、对宝宝的小屁屁要倍加呵护
宝宝每次排便后,妈咪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特别是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最好用柔软清洁的棉尿布,且要勤换洗,以免发生红臀及尿路感染。
3.4、严密观察宝宝病情的发展
如果宝宝烦躁不安加重,囟门和眼窝出现凹陷,哭时眼泪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内侧的皮肤然后马上松手时,皮肤皱褶变平的时间超过2秒。
1、煮苹果
煮透的苹果有收敛的作用,每天给宝宝吃一个,有助于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煮苹果时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这样宝宝比较喜欢吃。
2、蛋黄膳
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1岁内婴儿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腹泻,并有补脾益胃止泻作用。
3、焦米汤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4、胡萝卜汤
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粘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
5、栗糊膳
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温中止泻作用。另外还有桔枣茶、胡萝卜汤等均有健脾止泻作用。
6、软面条
当宝宝拉肚子情况出现好转时,可以给宝宝煮些烂乎的面条,适当加一些青菜。这样能进一步给宝宝补充营养,宝宝吃了也比较好消化。
1、提倡母乳喂养。如人工喂养,要注意适当稀释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气消毒1次。食品应新鲜、清洁。
2、喂养定时,定量。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但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菌素。
4、避免夏季断奶,加强食品卫生与水源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