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结核咳血怎么办
1.1、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其止血机制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酶,使之不能被激活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阻断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液凝固,保护伤口处已凝结的血块。肺、肝、胰、前列腺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酶。
1.2、作用于血管、血小板的止血药:1)脑垂体后叶素:内含催产素与加压素,后者直接兴奋平滑肌,使小动脉收缩,从而减少肺循环血量及肺血管收缩而止血,是目前治疗大咯血最有效的止血药,有“内科的止血钳”之称。2)止血敏(止血定):促进血小板生成,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与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3)安络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毛细血管断端回缩。4)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具有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减少肺循环血量和降低肺循环压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并有镇静消除恐惧的作用。
2、肺结核治疗方法
2.1、及早治疗。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2.2、联合治疗。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
3、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3.1、咳嗽:常是肺结核患者的首诊主诉,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如伴有支气管结核,常有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如伴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出现痉挛性咳嗽。
3.2、咳痰: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3.3、咯血: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若空洞内形成的动脉瘤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可出现致死性的大咯血。肺组织愈合、纤维化时形成的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在肺结核痊愈后反复、慢性地咯血或痰血。
1、接种卡介苗
未感染者如新生儿、结素试验阴性的入伍新兵与新学员、新到结核病医疗单位的青少年工作人员、接受肾移植的青少年,均应接种卡介苗。
2、化学预防
已感染者选择性化学预防如下:
2.1、排菌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结素试验阳性(未种卡介苗)的儿童,强阳性的青少年。
2.2、儿童、青少年结素试验阳转,成年人结素试验强阳性。
2.3、非活动性肺结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长期大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素药物治疗者;放射治疗;胃切除术前后;新兵、新学员结素试验强阳性;结核与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结素试验阳性。
3、消灭传染源
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是主要传染源,消灭传染源是控制结核病的根本对策。初治涂阳肺结核与复治涂阳肺结核,是化疗的最主要对象。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痰内结核杆菌的多少有直接关系,用痰培养或者直接痰涂片法能检查出结核杆菌,为大量排菌;对于应用结核菌素检查(PPD)直径小于10cm和涂阴肺结核的结核者为微量排菌,可以不传染或者传染性很小。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皮肤直接接触传播;其中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所以传染性与病人有无咳嗽及咳痰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咳嗽、咳痰的症状越严重,次数越多,其传染性就会越大。
传染性的大小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有关,对于涂片阳性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6%,非家庭接触者仅为34%.
由于个体差异,人与人的免疫程度不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样。青壮年和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于结核的免疫能力强,老年人、小孩和体弱的人就容易感染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