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术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病因
2017-10-25阅读:950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二、如何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食疗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族的发病率可达13%,提示与遗传相关;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发病率为40%,而异卵双胞胎的发病率仅3%;从多个SLE家族性连锁分析中已找到了6个基因位点(1q22-24、1q41-42、2q37、4p15-16、6p11-22和16q12-1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也提示种族基因和性别基因可能是其因素之一;在分子水平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易感基因HLA-DR2、HLA-DR3检出率高于正常人。

感染因素

在外因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皮损中可找到包涵体及类包涵体物质;血清中抗病毒抗体滴度增高;目前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持续而缓慢的感染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紫外线

25%~35%的SLE病人对日光过敏,研究表明,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是激发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的环境因素。

2、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诊断

SL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明确将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列入了诊断标准。SLE的实验室检查,对于SLE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活动性与复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鉴别

有发热、皮疹的应与皮肌炎、成人斯蒂尔病(AOSD)、系统性血管炎、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等相鉴别;以关节炎为主的应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等相鉴别;以肾脏受累为主的应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鉴别。

如何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

1、了解、学习该病的常识,进行自我监护。身体有不适和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及时采取措施。定期作相关检查。无论病情活动或已缓解,都应定期到专科医师处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得到指导,才能巩固最佳的治疗效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2、祛除诱因。及时祛除日常生活中能够诱发或加重该病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日光曝晒,避免接触致敏性药物(染发剂或杀虫剂)和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各种手术(包括妊娠、流产等)不染发、不作美容,不使用化妆品,忌用口服避孕药。一般不进行接种疫苗。避免使用易诱发或加重该病的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纳、抗痉厥药、氯丙嗪等)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3、配合医师进行治疗。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和改观。同时,对该病轻重的正确判断,累及脏器的范围、程度的了解,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等都极为重要。治疗过程中要权衡利弊,正确评估用药风险和效果的比率。为尽可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最好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找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诊治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系统性红斑狼疮食疗方

冬瓜青蛙梗米粥

用料:冬瓜(带皮)二百克、青蛙肉一百克、梗米一百克。

做法:将冬瓜,青蛙肉切成块与梗米一起下锅用文火煲烂。冬瓜性味甘凉,能清热止渴,利水消肿解毒:青蛙肉性味甘凉,能清热解毒,补虚滋阴,利水消肿:梗米性味平甘,有键脾和胃作用,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型病人,对急性发作者或伴有继发感染者有帮助。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薏米绿豆百合粥

用料:薏米(米仁、薏苡仁)五十克,绿豆二十五克,鲜百合一百克白糖适量。

做法:把百合掰成瓣,去内膜洗净,绿豆和薏仁用水煮到八成熟之后放入白合,用文火煮烂,加糖适量。薏米仁味甘,性微寒,入脾、肺、肾经,有清热利湿键脾消水肿之功效;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清暑利水作用;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本食疗方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复发欺,早期或合并感冒时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