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术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痛经宫寒,痛经
2018-01-28阅读:950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痛经宫寒会影响生育吗
二、痛经吃什么食物
三、痛经食疗方

痛经宫寒会影响生育吗

1、痛经宫寒会影响生育吗

会。宫寒对女性健康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有专家认为,宫寒严重的可能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

寒宫就是指子宫寒凉的意思。过于寒凉的子宫是不利于怀孕的,寒宫,不利于受精卵的存活的,也是很容易滑胎的,我说的都是实在的,所以呢还是及时的调理下,暖宫怀孕是最好的,自己平时多注意下,多运动,多吃温补的食物,要是严重的话,建议还是内在调理下。痛经宫寒会影响生育吗

子宫本身的慢性虚损性疾病,很容易导致子宫本身功能的紊乱,失调,低下等。引起子宫宫寒的征象。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地方,也是精子通过到达输卵管和卵子结合的必经通道,子宫疾病引发宫寒必然影响女子生殖系统的正常内分泌,进而影响正常的月经,引发月经不调,同样影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结合,使之无法形成受精卵。更影响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后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正常的受孕生育。

2、宫寒的预后

宫寒无论是实寒还是虚寒引起妇产科经孕产乳等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或者调整改善,对女性的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3、宫寒的预防

因宫寒部分原因是贪食寒凉之品所致,也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一方面,如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花生、洋葱、番茄,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主动化解体内寒气,长期坚持对调理宫寒十分有益;另一方面,性寒食物少吃,如绿豆、苦瓜、凉瓜等。

注意胞宫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痛经宫寒会影响生育吗

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盛之处。

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身体处于温暖状态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痛经吃什么食物

1、红枣

红枣的功效我们都知道,它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需微量元素,并且红枣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经期来临时多食用红枣,能有效改善经血过多导致的贫血体虚现象,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2、牛奶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理期来的时候喝一杯热牛奶能够缓解痛经,稳定心神,并且对提高人体抵抗力有着极好的作用;同时,牛奶中富含的色氨酸能缓解紧张情绪,稳定心神,让人不至于对痛经产生更强烈的恐惧感。痛经宫寒会影响生育吗

3、桃仁

桃仁味苦性甘,具有破血型与,润燥滑肠功效。桃仁用做药引具有抗炎作用,桃仁中所含的脂肪油,提取物能有效润肠通便,扩张血管,除了可以用于缓解痛经,治疗跌打损伤,还能抗过敏,镇痛止咳,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止血等。

痛经食疗方

乌豆蛋酒汤:

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

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