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摸宝宝囟门疾病早知道。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宝宝的囟门不管是早闭晚闭,还是缩小,都是孩子不健康的表现。囟门的发育情况能看出宝宝的疾病情况,甚至严重的时候有脑积水能脑组织病变。多月爸爸妈妈们要学会摸宝宝囟门,摸宝宝囟门疾病早知道!
小编总结了以下有关摸摸宝宝囟门疾病早知道的知识。人们通常会轻轻抚摸婴儿的头,这样的举动通常都是为了表达对宝宝的爱意。你可知道,这样的抚摸也能带给你宝宝的健康信息。
人的头颅顶部由7块颅骨组成。前面2块是额骨,两侧为2块顶骨及颞骨,后面是一块枕骨。出生时,骨与骨之间有相嵌的骨缝将彼此连接。既然成为“缝”,说明并不固定,可以随着脑的发育而扩张,直到脑发育停止。一般到13~15岁时,骨与骨之间相嵌的骨缝相互融合。
在两顶骨之间的骨缝成为矢状缝,额骨与顶骨之间的骨缝称为冠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骨缝成为人字缝。
一、早闭与缩小
前囱的大小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小头畸形及因脑发育不良而使前囱缩小近于闭合。小头啼形可因染色体异常、代谢性疾病、宫内感染、宫内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胎儿在妊娠5个月时,脑发育已出现迟缓,出生时头围比正常新生儿略小,前囱小或接近关闭,随年龄增长面骨发育正常而额骨及两侧颞骨向上倾斜,枕骨平坦,头颅部显得更小,头顶较尖,故又称尖头畸形。
二、迟闭与扩大“迟闭”
指小儿至1岁半前由尚未闭合者,曾见过延迟至3岁时仍未闭合;“扩大”指按照上述标准,菱形的对边中点连线超过2厘米者。
1.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及全身音质改变,仅头颅的变化就很显着,骨质软化常发生于枕音和顶骨中央,以手指轻压该处时骨质稍向内陷,松手后立即弹回,有手压乒乓球的感觉,故称“乒乓头”。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致使头颅呈方形,前囱过大或迟至2“3岁后方闭合,尚有出牙延迟。
2.呆小病亦称克汀病,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全身发育迟缓,除矮小外,头部颇具特征性,头大,前囱大而闭合晚,出牙延迟,牙小而稀,面部至水肿样,鼻梁低,眼距宽,眼裂窄,眼险肿,唇厚,舌大且厚,流涎。
3.脑积水或称脑室积水可因先天性因素或后天的化脓性脑膜炎导致脑脊液据环通道中某处狭窄、闭塞而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室较正常扩大,因而出现头颅大,头颅不能竖支,前额向前突出,眼球向下转,眼上部巩膜外露部分增多,至”太阳落山征“(或称落日眼),前囱扩大膨隆,闭合延迟,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神经精神发育落后。
三、膨隆与紧张
正常时前卤平坦柔软,当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前囱呈现膨隆,即高出周边组织,扪之有紧张感。
1.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或病毒性脑炎(病脑)婴儿患化脑或病脑时,突出的表现即前囱膨隆或紧张,此外尚有发热、呕、烦躁不安甚或惊厌,并有脑脊液检验异常。若在其病程中出现并发症——硬脑膜下腔积液,前囱41呈持续的膨隆与紧。
2.颅内出血婴儿常见一种迟发性维生素d缺乏症易导致颅内出血,同时硬脑膜下腔也可有积血,此时前囱可膨隆并紧张,尚有短时间内出现贫血外貌及脑性尖叫。
四、凹陷即前囱低于周边组织。
1.脱水即体内水分丢失很多,如频繁呕吐或腹泻,突出的表现为前囱凹陷还伴有口千、尿少及眼窝凹陷。
2.营养不良婴儿由于喂养不当及各种疾病等因素导致营养不良,前囱凹陷,并见全身皮下脂肪菲薄,外观两腮无肉,骨瘦如柴,机体活动能力均减退。
总之,前囱的各种形态变化不仅给婴儿父母一种提示,而且还会给诊查的医生提供诊断的条件与线索,故请父母多多关注婴儿前囱的变化。
五、后囟门和前囟门
新生儿的头颅骨与骨之间是有空隙的。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空隙称为后囟门,出生时仅为指尖大小,一般于出生后第6~8周闭合,临床上常不予以更多关注。
大家更关注的是头顶前中部的一扁平、柔软、具有弹性的软的空隙。它位于两额骨和两顶骨之间,一般呈菱形,大小约2×3厘米大小,称为前囟门。前囟门关闭的时间早为6~7个月,最迟不超过18个月。
阴道分娩的婴儿,头部经产道挤压,头颅骨重叠,出生时头部呈长卵圆形,前囟门不易摸到。数天之后,重叠的骨缝恢复正常,头颅外形也变得正常,即可摸到前囟门。
六、囟门怎样摸
有些地区常有这样的说法:孩子的囟门不能随便摸,摸过之后将来孩子会不聪明的。此说法虽不科学,但囟门是颅骨之间的空隙,头皮之下就是硬脑膜、脑膜、脑组织,确实需要保护好。
囟门应于宝宝安静不哭,如熟睡、饮奶时抚摸。正常情况为略微凹陷而无明显张力,常常看到如同脉搏般的搏动。
摸宝宝囟门疾病早知道。在平时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要学会摸摸宝宝的囟门。要用正确的方法摸囟门,在发现孩子的囟门发育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