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你知道新生儿保暖过度的危害吗?现在,由于大多数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初做父母时都没什么育儿经验。究竟新生儿保暖过度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解答。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新生儿保暖过度,往往会出现体温升高、大汗淋漓等现象,甚至有时会危及到小生命。为什么过度保暖反而危害孩子的健康呢?这是由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决定的。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有一个类似于空调的温度调定点,通过机体的散热和产热来保持体湿恒定,环境温度高时,人体通过出汗、皮肤表面血管扩张等方式把热量散发出去;环境温度低时,表皮血管收缩,寒冷时还会有肌肉剧烈收缩(打寒战)使产热增加而热量散发减少,所以人一般不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体温波动。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较薄,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既可能因过冷造成体温过低,也可能因环境温度太高而引起体温升高。过度保暖使环境温度升高,新生儿会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度),大量出汗使身体内液体大量丢失,会出现脱水、酸中毒、缺氧、脑水肿等一系列表现。如果过热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新生儿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癫痫或死亡。
可见,新生儿保暖不宜过度,否则危害极大。家长可根据室温、孩子的状态等判断保暖是否恰当。原则上以新生儿面色正常、四肢温度且全身无汗为宜;如果新生儿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5度(无疾病时)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表示保暖过度,应减少衣被或松开包裹;新生儿手脚发冷、体温在36度以下时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当增加室温,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措施。
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有关新生儿的心理发生争论已久,其中首要的问题在于心理发生的指标。有三种见解:
1、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新生儿一出生就出现心理现象。如一生下来接触胎外环境的冷空气刺激便发出哭声,这表明其具有感受各种内外刺激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所以出生时就有感觉,也就出现了心理。
2、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机制一旦和环境因素相结合,使主客体之间达到协调平衡,这就意味着新生儿的心理机能开始发生作用。
3、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无条件反射是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刻板性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条件反射的形成表明,婴儿能将环境中的两个刺激相互联系,使其对刺激的反应具有了多样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