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人体的气与血
2011-03-31阅读:9315 学员编辑 收藏

火交于水,化为气,水交于火,化为血。

吸收天阳,引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离卦交于坎,实交于乾,火交于先天之肾气,炼化为气,肾精生焉,而藏于肾,后天假火,经锻炼变为真火,藏于坎水,为坎中之真阳,以为乾之用。气之得乾天之纯者,清而上升。带动肾水,交于上。气之未得乾天之纯者,浊而下降,从下窍排出体外。

肾水上升而交于心,坎卦交于离卦,实交于坤,假水受真阴之吸而能升,水交于心中先天之气,炼化为血,心神生焉,而藏于心。后天假水,经锻炼变成真水,藏于离火,为离中之真阴,以为坤之用。血之得坤地之纯者,浊而下降。带动心火,交于下。血之未得坤地之纯者,清而上升,从上窍排出体外。

(浅释)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景岳全书》曰:“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体的气,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之意。气机通过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发挥出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及气化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红色的液态物质,富有营养,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中医认为,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灌溉全身。

中医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也就是说,气是血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

“气为血之帅”,是气对血的作用的概括,含义有三:(1)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因为从摄入的饮食转化成水谷精微,再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血液,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旺,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则血充;气虚,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弱,则血虚。所以,气虚常可导致血虚,出现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的病证。《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在临床用药时,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如气血双补的八珍汤。中医治疗大出血,常急用野山参、红参补气摄血,也是这个道理。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2)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曰:“运血者即是气”。如果气的功能障碍,气滞或气虚,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血淤。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淤证时,常在活血化淤药中加入行气导滞之品,如临床常用的血腑逐淤汤。如果因气虚而导致血淤之证,治疗时则必须以补气为主,再配以活血化淤的药物。(3)气能摄血。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是由于脾气的统摄作用。所谓摄血,是指气(具体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如果脾气虚弱,失去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往往导致各种出血证(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医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治疗须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临床常用治疗女子崩漏的人参归脾汤。

“血为气之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气存于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是气的载体。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必须依附于血液而存在于体内,若气不附于血中,则将飘散无根而发生气脱;二是指气的化生以血为物质基础。气存血中,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其持续得到补充,所以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

总之,作为构成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气和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影响的,无论养生治病,都要重视气与血的关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