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用眼过度,缓解用眼过度,用眼过度症状,用
2016-11-24阅读:9581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用眼过度的症状
1. 用眼过度会引发眼干涩
2. 用眼过度引发黑眼圈
3. 用眼过度诱发飞蚊症
二、用眼过度应该怎么缓解
1. 灯光治疗
2. 瞅鼻尖
3. 按压穴位
4. 作息时间规律
5. 减少对电器设备的接触
三、用眼过度应该吃什么食物
1. 含维生素A的果蔬
2. 含叶黄素的绿色蔬菜

用眼过度的症状

用眼过度成为当下的一种“社会通病”,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被各种电子产品“轮番轰炸”,如:电脑、手机、电视等等,加上互联网的信息沟通功能加强,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在如此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其中,用眼过度成为一种典型的现象,常常引发各种眼睛不适的症状。那么,用眼过度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用眼过度会引发眼干涩

秋冬季一直都是干眼症的高发季节;再加上在长期在空气不流通,空调常开的办公室工作,工作起来眨眼次数减少用眼过度,引起泪液减少、泪液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干眼症的产生。

2、用眼过度引发黑眼圈

连续长时间的盯着电脑工作或者是阅读,眼睛很容易疲劳。长此以往的过度用眼,很容易提前产生鱼尾纹眼部松弛、产生黑眼圈。

用眼过度怎么办

3、用眼过度诱发飞蚊症

许多年轻人因为过度用眼,导致飞蚊症的发生。原因是经常熬夜长时间用眼引起眼疲劳,造成眼球出现非感染性充血。这种眼部充血休息一下就可以缓解。但如果不注意休息使玻璃体内渗入了血液,就会引发飞蚊症。

用眼过度应该怎么缓解

1、灯光治疗

眼睛紧闭,放松,坐在距灯约15厘米远的地方,灯泡最好用150瓦。轻轻地摆头,从一侧到另一侧。使眼睛沐浴在温热的灯光中。

2、瞅鼻尖

缓慢地深呼吸。当你吸气时,将眼睛做斗鸡状看着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看到鼻子的两边。当你吐气时,眼睛放松恢复正常,看一远方的物体,并慢慢把气吐净。

3、按压穴位

闭上眼睛,把拇指放在太阳穴上。用食指第一和第二节关节间的指腹,平稳地触压眼窝上缘和眼窝下缘,方向是从鼻子往太阳穴进行。

4、作息时间规律

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眼酸痛等结膜、角膜炎症。应尽量避免风沙、烟尘、紫外线、红外线、化学物品、医药用品等对眼睛的伤害。个人卫生要保持清洁,毛巾、脸盆、手帕等个人物品,要专人专用,尽量不用他人物品,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眼部疾病,导致视力下降。

用眼过度怎么办

5、减少对电器设备的接触

显象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可以使视力明显减退。电脑最好选用液晶显示器,以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伤害。经常玩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而且自幼即玩游戏机的低视力同学,配镜连矫正视力都上不去,原因就在于视网膜和黄斑部的功能受到了损害。

用眼过度应该吃什么食物

1、含维生素A的果蔬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但如果身体缺少维生素A,“寻找光明”可是难上加难。众所周知的夜盲症,正是因为人体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

五颜六色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芒果和木瓜等,所含的丰富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内脏及乳酪、鸡蛋、鱼肉、牛奶、酸奶等也是维生素A的来源。

推荐用量:建议每天摄入0.8毫克维生素A,一个中等大小的胡萝卜可提供0.4毫克;一个大红薯约提供0.2毫克。

此外,玉米黄素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橙色和红色辣椒是玉米黄素的重要来源。

用眼过度怎么办

2、含叶黄素的绿色蔬菜

绿色蔬菜富含叶黄素,而叶黄素可以吸收有害的蓝光和紫外线,对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各种绿色蔬菜中,羽衣甘蓝的叶黄素最多,每100克约有11.4毫克。虽然橙子和鸡蛋也含叶黄素,但吃够41个橙子或71个鸡蛋才等于80克羽衣甘蓝中叶黄素的含量。

推荐用量:每天摄入10毫克的叶黄素,也就是吃一个甘蓝就足够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