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产妇分娩前有什么征兆?清楚地了解临产的征兆,对于保证母婴安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那么,产妇分娩前有什么征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产妇分娩前有什么征兆
预产期到了,预示着孕妇快要临产了。但预产期只是孩子出生的大概时间,实际临产日期可以提前或延后1~2周,所以不能仅凭预产期来判断孩子出生时间,应根据孕妇临产前的一些征兆来确定是否上医院待产。这些征兆表现为:
1、小便次数增加临产前十多天,胎先露部下降进入骨盆,子宫底也随之下降,因压迫了膀胱,使膀胱储尿量减少,小便次数就增加了。
2、子宫规律性收缩宫缩开始不太规则,随后逐步转为规律性宫缩,而且收缩力越来越强。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1分钟,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3、见红临产前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性黏液,叫“见红”。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征象。如果出血量较多或有鲜血时,也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4、破水阴道突然流出清亮的液体,有时含胎脂或胎粪,称为“胎膜破裂”。破水通常发生在规律宫缩开始后,胎儿娩出前。破水的孕妇应立即去医院,以防脐带脱垂危及胎儿。通常破水后24小时内会自然临产。
产妇分娩前的征兆
1、胎动异常
怀孕后期因为胎儿成长迅速,羊水减少,胎儿可以活动的空间相对减少了,所以胎动也会明显地减少。胎动次数多少才算是安全呢?目前尚无定论,因为胎动的 次数因人而异,而且每个母亲的主观感受也不同。研究显示,平均每天要花2.7小时才会感受到10次的胎动。因此就有专家提议,只要在2小时内感受到10次 的胎动,就可以放宽心。或每天固定一个时段数1小时,如果胎动次数都在平均值内就可以放心。反之,如果胎动的次数明显地增加或减少50%以上,应尽快就医 检查。
2、轻松感
上腹部的压迫减轻了,这是因为胎儿头部降入骨盆腔的关系,所以感觉呼吸变得顺畅了,同时饮食的不适也改善了。多数的初产妇(第一胎)会在36— 38周之间感受到这个变化,而经产妇 (非第一胎)则不一定。此时可以开始注意见红、破水或是阵痛的到来。
3、见红或出血
这是子宫颈变薄、变软后产生的有黏性的血性分泌物,呈粉红或暗红色,若出血量少,肖不需入院,继续观察即可。根据统计,见红后的1周内都会开始阵痛。
4、破水
这是包围胎儿及羊水的胎膜破裂所致。羊水是无色、清澈、带有腥味的液体,会持续不自主地从阴道流出。尿液则是清澈、淡褐色、具有骚味的液体,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异。若发现破水应迅速就医,此时会建议入院待产。然后视子宫收缩的情况给予适度处置。本
5、阵痛
其实,并非每次都可以很容易区别假性阵痛和真实的阵痛。”痛”是因为子宫强力的收缩造成暂时性的缺氧而引发疼痛因子的释放,通常产妇的感受是腹痛、腰酸或背痛。
阵痛时整个腹部变得很硬,不痛时则很软。真正的阵痛是规律性的而且是越来越密集的,起初可能是每10分钟会收缩1次,每次持续10—30秒。随着产程 的进展,收缩变成每3— 4分钟就有1次,每1次持续30—60秒。收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不会因按摩、走动、卧床或药物的影响而减轻。最重要的是子宫颈会变薄而且有效地扩张。
产妇在分娩时忌大声喊叫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产妇要对分娩有正确认识,消除精神紧张,抓紧宫缩间歇休息,按时进食、喝水,使身体有足够的能力和体力。这不但能促进分娩,也大大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力,如果确实疼痛难忍,也可以做如下动作,以进一步减轻疼痛。
1、深呼吸
子宫收缩时,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用口呼出。每分钟做10次,宫缩间歇时暂停,产妇休息片刻,下次宫缩时重复上述动作。
2、按摩
深呼吸的同时,配合按摩效果更好。
吸气时,两手从两侧下腹部向腹中央轻轻按摩;呼气时,从腹中央向两侧按摩。每分钟按摩次数与呼吸相同,也可用手轻轻按摩不舒服处,如腰部、耻骨联合处。
3、压迫止痛
在深呼吸的同时,用拳头压迫腰部或耻骨联合处。
4、适当走动
产妇如一切正常,经医生同意后,可适当走动一下,或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或站立一会儿,也可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