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您家的孩子“认生、敏感、胆小、害羞”吗?很多家长都会对这个话题有这样的困惑。那么孩子胆小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告诉你孩子胆小怎么办?
一、孩子胆小的原因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胆小,什么也不敢尝试。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躲在人家后面,怕生?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敢在人前讲话?其实,家有胆小鬼,部分原因在父母。
1、吓唬宝宝是罪魁祸首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宝宝不听话,你就吓唬他、晚上了别出去,有大灰狼。听,什么声音,到妈妈这里来。 再或者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听话,动辄用“如果你再闹,警察叔叔就会来抓你”“再不听话,就叫大老虎来咬你”等这样的语言来吓唬宝宝,使宝宝产生惧怕感。从而造就了今天的胆小宝宝。
2、过于呵护,孩子胆小
每个妈妈都疼孩子,所以,妈妈怕宝宝出现危险,因而不准宝宝干这干那,限制了宝宝的行动自由。为此,宝宝摔倒了,稍有危险就大喊大叫,结果既吓着宝宝,又向宝宝传递了恐惧的信息。本来宝宝不害怕,反而别父母给弄害怕了。
3、常常说宝宝胆小
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宝宝胆小。毕竟孩子还是可以理解大人的语言。如果妈妈不表示理解,随即给她贴上“胆小”的标签,那么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会变得胆小。
4、强迫宝宝接受恐惧
孩子还小,他们毕竟有些东西不能理解。如怕黑暗、闪电雷击、独处于室内等。面对这些东西,孩子很害怕,做妈妈的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接受,或者批评孩子。这样就会无形中加强宝宝的恐惧感。
二、宝宝胆小怎么办
1、正确引导很重要
随着年龄的长大,社会行为能力的各种心理、情绪情感也逐步发育,于是,当婴幼儿遇到了陌生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就会出现“害羞”、“敏感”的情绪反应,不用担心,这是婴幼儿依恋的情绪情感发展的必经的心理历程。
3-4岁是婴幼儿害羞与自信心理发展矛盾期,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所表现出的“害羞”、“胆小”行为,只是他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在每个时期的发展中,父母对孩子心理的认识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认可和鼓励起着极其重要,也极具影响!
引导得正确孩子就会很自信,而如果将孩子表现出的负面行为,通过教导反复强调(心理学称之为“强化误导”、“心理暗示”),那这个负面行为就会变成孩子的人格特征!如:“这孩子真害羞”,当你在不断地用这种消极的语言去暗示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认为自己是个害羞的孩子,于是,便开始成为一个害羞的人了!
2、提高社交有妙招
这个阶段的家长除了要去阅读这篇《不能给孩子贴的三大标签》外,还要掌握以下三招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通过家庭互动表演来提升他的自信心。
(1)家长以身作则,提供有效的“模仿源
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比言教要大,已是老僧常谈的话题,可在生活中光说不练的家长还是不少的,比如:参与集体活动时,有的家长光会硬推着孩子去参与,自己去扭扭捏捏;所以,我们自己要注重自己跟他人的交往方式,在活动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参与度和热情度。
(2)营造家庭晚会的氛围,创造表演的机会
晚会的时间是固定的,可以每周定一次或一个月定一次,每个成员都必须出一个节目,当然可以是几个人一起表演小品或情景剧,形式多样朗诵、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在与家人游戏中,享受亲子时光,热爱表演。
(3)巧”邀请
平常我们习惯说:“宝宝来为大家表演一个吧!”或是“给大家唱首歌!”不管你的巴掌拍得有多响,对孩子的尊重度都是不够的,只要换成“宝宝,爸爸想邀请你为大家表演,你觉得是讲个故事还是唱首歌呢?”这句话,用真诚尊重的态度巧妙的运用二选一的方法,引导孩子快乐的选择,巧妙的用语言为孩子指引行动的方向。
除了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当时的选择、态度、处理方式和感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的接受,就是接受孩子的一切,接受了才能找到更好更适合的引导方法,并请永远记住:孩子有权利选择他要不要去做,要什么时候去做,而我们有权利选择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