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孩子负担过重与家长心理
2011-04-24阅读:9910 学员编辑 收藏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作为家长,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易导致孩子负担过重:

l.过高的期待心理。受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人才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成为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最大心愿,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全家关注的中心与希望所在。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按大人的意愿发展,应在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孩子不成才是家庭的灾难。而我国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规模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比较突出,据1999年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希望拥有博士学位的近41%,希望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6%;对1141户城市家庭1168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也发现,71.23%的家庭希望孩子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人学率为9%,即使到2010年也只有15%。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父母们即使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让孩子考上大学,走成才之路。于是,购买各种参考书和习题集、请家教、培优,成了家长们最热衷采用的方式,也成为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支出,即使在实施减负、学校的课外辅导材料被限制订购之后商店的教参书、辅导书也未见减少便是最好的说明。拳拳父母心,切切亲子情,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期望孩子成才当然没错,而且,适当的期望不仅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爱,也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问题是不考虑孩子的基础和智力,忽视孩子的愿望和兴趣,一味要求孩子超过别人,去挤高等教育这座独木桥,既是不切实际的,也容易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厌学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如考试焦虑症等,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家庭悲剧,金华少年杀母案就是明证。

2、过分的担忧心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再加上我国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又在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使得大量劳动力资源尤其是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过剩,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剧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紧张;这虽然是前进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但却造成了当前学历过高、就业机会越多、待遇越好的事实,有的用人单位博士生抢着要,硕士生等着要,本科生挑着要,大中专生没人要。就业的竞争引发了升学的竞争,由于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十分健全,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一切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为了孩子将来的前途;家长们只有逼着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据统计,我国城市独生子女每天在家的学习时间平均超过3小时,而睡眼时间不足8小时。所以,很多地方在减负之后,针对学校不准再办补习班,首先站出来公开反对的就是学生家长,因为家长们担心不办班,孩子的分数上不去,影响孩子的升学与将来就业。

3.过深的关爱心理。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特别在城市,很多父母以感情代替理智,对孩子管得太多,凡事都为孩子考虑得很周到很细致,大到上什么学校;报什么志愿,小到穿衣戴帽、吃饭喝水,而对孩子心里想什么、喜欢干什么却不大关心。过分的关爱,挫伤了孩子的自主性,影响了他们独立意识的发展,也影响了亲子关系,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4.过度的补偿心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代中小学生的父母们,童年和学生时代大都是在政治运动中度过的,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更谈不上兴趣爱好的满足与理想的实现,因此,对于子女的学习机会

就特别珍惜,自己原来没有实现的抱负和志愿也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这种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与负担。

5.过强的虚荣心理。现时的家长们,只要碰到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者,满面春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成绩差者则唉声叹气;灰头搭脑。父母对孩子成绩不理想而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把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和别人攀比的手段,更不能作为光宗耀祖的资本,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不要唯成绩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否则会给本来就很沉重的学生负担又加上一块砝码。

6、过多的从众心理。一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盲目地跟在别人和广告后面瞎转:别的孩子学书法、绘画,他跟着买毛笔、颜料;别的孩子学弹琴,他急着买钢琴;别的孩子学计算机,他忙着往家搬电脑;别人培优、补习,他也四处打听请家教。结果孩子的星期六、星期天和假期比上学还累,都被弹琴、书法、舞蹈、绘画、培优、做课外练习等占满了,根本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的负担能不重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