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警惕“微笑”的抑郁症
2011-05-03阅读:9672 学员编辑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病人总是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反应迟钝、无趣、无欲、无望、无助、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很少人将抑郁症患者与微笑联系起来。然而在临床中,的确有一小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这部分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

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应付工作、应付家人、碍于面子而违心地强作欢颜。这种微笑性抑郁症最青睐那些高学历、有相当身份、有地位、事业有成的人士。

还有一部分恢复期的抑郁症患者,由于社会的偏见,对精神病人存在歧视,有的患者在即将回归社会的时候,害怕因为得过精神病,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没面子,怕别人看不起,出现自杀。另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和家人朋友的注意,为自杀创造条件。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警惕,防范自杀。

这些“微笑”的抑郁症患者,“微笑”过后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寂寞和极端的抑郁境地。患者的亲友要争取早发现,使他们早就诊,尽早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并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不被表面的“微笑”所迷惑,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