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本期由于血滞经络,瘀而不行,而“血不利则为水”,导致津液溢出脉外,蓄于皮下。故这一期的临床表现是以局部皮肤紫红色、水肿为主症。瘀血久滞可成瘕,所以也每见皮下硬结;水肿甚时可使皮肤变薄,故又常见出现水疱,水疱不小心极易破溃,从而又可引发感染。……
此期治疗应注意保持皮肤洁净,严防引起感染。未溃破的水疱要尽量减少摩擦,以防破裂;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取疱内液体,以保护皮肤不受损伤。此期又称炎性浸润期,说明最易引起感染,如有感染,可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
中药可内服四物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 g,川芎15 g,丹参30 g,牛膝15 g,白芍12 g,熟地15 g,云苓30 g,猪苓15 g,白术15 g,泽泻15 g,白茅根30 g。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主要功用是活血化瘀、渗湿利水,既可祛硬结,又可消水肿。
其他方面可遵循Ⅰ期护理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笔者受徐荣祥烧伤湿敷法的启示,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试用其研制的烧伤湿润膏涂搽Ⅱ期褥疮获得佳效。方法是患部皮肤清洁消毒后,直接将烧伤湿润膏涂搽到创面上,厚约1 cm,不包扎,每日3~5次,直至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