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防治冻疮中医艾条温和灸
2016-02-23阅读:975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由于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

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由于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多发生在手脚的末端、鼻尖、面颊和耳部等处。以患处皮肤苍白、发红、水肿、发痒热痛伴有肿胀感,严重的可出现紫血疱引起患处坏死,溃烂流脓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冻疮患者多因阳虚使气血运行不畅,一旦外感寒湿之邪凝滞于脉络,久而久之便会使肌肤失去正常的养分出现不通则痛、不通则肿的表现。采用中脘穴加患部艾条温和灸疗法治疗冻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中脘穴处充分暴露后,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温热向腹内传导、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温和灸15~20分钟。术毕再在冻疮局部先轻揉按数分钟,如前灸法于冻疮处施术至局部温热、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一般为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方中中脘穴出自于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这个穴位位于任脉上,别名上纪、太仓、胃脘,是胃的募穴(即胃的精气反应到胸腹部的特殊部位);同时它又是八会穴里的腑会,和胆、三焦、小肠、大肠等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其穴内部正好对应的是胃(脾)体,艾灸之具有调理脾胃,化湿降逆、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随着脾胃功能的提高,使水谷精微运化到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皮毛筋骨,结合冻疮局部温和灸来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功能,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从而恢复肢体局部神经血管的正常功能,把周围寒湿之气拔除,达到通则不痛、通则不肿、祛瘀生新、祛瘀养血,冻疮自然就会消失。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