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暑热袭人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2016-05-16阅读:9105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

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

暑热袭人,汗出伤津,热不去,湿仍在,津已伤,且气随津脱,这是暑邪伤人的常见病机。病证中湿热是因,气虚和津伤是果。因此,治疗暑热证,当以清热、化湿、益气生津为主。

中医药名方用于防治中暑的方子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清暑益气汤。然而,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方剂历史上有两个:一个出自金元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另一个则出自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二方虽然名字相同,但药物组成不同、功用及主治均不相同。

李氏清暑益气汤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成,主要药物包括黄柏、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等。

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益气生津,白术、橘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除湿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症见低热头痛,口渴,小便少而黄,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闷身重,自汗,大便稀溏,舌苔腻,脉虚等。若脾胃素虚,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病者,当用此方治疗。

王氏清暑益气汤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及西瓜翠衣组成,王孟英用本方治“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长期以来,治疗湿热都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大法,黄连、黄芩等药是当然之选。但是,治疗外感湿温,此法则难于取效,故温病学派多选用清透渗利之品,化湿、利湿与清凉透热相合。

清利之品与苦寒之品的区别是很大的,苦寒之品虽燥,21nx.com但寒助湿性,易使湿热变为寒湿,使治疗更为棘手;而使用清利之品,则可通过通利小便等方法使湿有去路,以利助清,使热随湿去或使湿退热孤,故治疗上更适合湿热病邪的特点。

王氏清暑益气汤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主治暑热仍盛,气津已伤,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等。凡热性病见热邪未退,而正气已伤,身热而兼气津两伤者均可酌情应用。若暑而挟湿,则非其所宜。

中医治病是辨证侯施治,而不是单纯的辨病治疗,常常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情况。

以清暑益气汤为例,李氏长于治脾,主张升发脾气;太阴湿土,得阳始运,李氏立方之义即本于此,故凡暑湿偏盛,脾气虚弱者,宜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健脾燥湿。而王氏则重视津液,治疗偏于养阴生津;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津液既夺,则阳气无根,阴血不生,惟使津液充足而气血自复,而暑热偏盛,胃津耗损者,则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养胃生津,此即“同病异治”之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