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硬皮病
2015-10-30阅读:927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硬皮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贯穿两大治疗原则,即扶正和祛邪,扶正以益气补阳,调养气血,祛邪以活血化瘀。亦可归为“补”“通”二字。……

硬皮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贯穿两大治疗原则,即扶正和祛邪,扶正以益气补阳,调养气血,祛邪以活血化瘀。亦可归为“补”“通”二字。

一、硬皮病的辨证要点

(一)皮肤病变三期辨证

硬皮病典型的皮肤病变分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水肿期皮肤呈非凹陷性水肿,皱纹消失,紧张变厚,若外邪为寒湿,肤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若为湿热则见皮肤红肿,皮温较高,此期以邪实为主,外邪犯络,络脉瘀阻,津液不能渗于脉中而渗于脉外,故见皮肤肿胀,此时为皮肤变性阶段,是硬皮病治疗的最为关键时期,往往决定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硬化期皮肤变硬,表面有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指捏起,关节僵硬,活动受限,面部表情固定、张口及闭眼困难、胸部紧束感等症状,此期以改善皮肤代谢,恢复皮肤正常生理功能,治疗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主;萎缩期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木版样硬片,此期治疗难度较大,病理特点以正虚为主,外邪伤正,气血亏虚,络虚不荣,肌肤失养,治以益气血、通经络、养荣生肌,若治疗得当,皮肤尚能逐渐变软,皮肤代谢改善,以至恢复正常功能。

(二)辨寒热虚实

疾病初期以邪实壅络为主,中后期往往以正亏络虚多见,或寒热虚实间杂。但本病以虚寒证多见,症见四肢逆冷,手足遇寒变白变紫,颜面或皮肤肿胀但无热感,或皮肤变硬、变薄,伴有身倦乏力、头晕腰酸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而湿热瘀阻证型多见于水肿期,或湿热外侵,或寒湿入里化热,或脾肾阳虚,水湿不化,郁而化热,症见皮肤肥厚红肿,皮纹消失,呈淡黄色或黄褐色,皮温高,或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红肿,病变皮肤面积发展较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脏腑辨证

系统性硬皮病可以累及肺、食管、胃、肠道、心、肾等多个脏器,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成为疾病的主要矛盾,成为治疗的重点。外邪不解,沿经内传,病及肺络,可见咳嗽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病及食道表现为吞咽困难,或伴有呕吐、胸骨后或上腹部饱胀或灼痛感;胃肠道受累可有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病及心络,可见心慌、气短、胸闷、脉结代等症;病及肾络,可见浮肿、尿浊、眩晕等症状。根据累及脏腑不同而五脏分治,总以理气和血通络、维护脏腑功能为治疗思路。

二、治疗原则

1、寒湿阻络型: 症见皮肤邹纹消失,紧张变厚,皮肤苍白。偶呈黄褐色,皮肤表面较正常为低,多先从手足面部开始,向颈、肩、上肢及小腿部蔓延,也有先从躯干部发病向四周扩展的。在皮损出现前,常先有感觉异常,如刺痛,微痒,麻木或蚁走感,脉濡细。

2、气滞血瘀型:症见水肿皮肤变硬,表面有蜡样光泽,不易被手捏起,皮肤邹纹不显,色素加深或夹有色素减退斑。眼睑、口部张合困难,胸部有紧束感等,脉涩细。

3、脾肾阳虚型:症见皮肤萎缩变薄呈羊皮纸样,皮下组织、脂肪及肌肉发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形成木板状,面色如土,表情淡漠,呈假面具样,鼻如刀削,口唇变薄,收缩、周围有放射性沟纹,牙龈萎缩,齿根外露,胸部皮肤坚硬 ,易发生顽固性溃疡,关节僵硬,活动困难。有畏寒、无汗、肢冷,纳呆,腹胀,便溏,心悸气闷,腰酸肢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脉沉细缓。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