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民间偏方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咽喉部症状 从中医“喉痹”论治
2016-05-30阅读:915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2005年4月15日,笔者接诊了一位蒋姓女患者,35岁。诉:咽喉连及胸骨上窝处疼痛1年余。伴大椎穴处以及剑突下疼痛,按之亦痛……

2005年4月15日,笔者接诊了一位蒋姓女患者,35岁。诉:咽喉连及胸骨上窝处疼痛1年余。伴大椎穴处以及剑突下疼痛,按之亦痛。患者凡吞咽、饮水、食物稍咸均加重疼痛,咳嗽、深吸气、哈欠、有时甚至正常呼吸亦引起该部疼痛加重。甚时不能站立。全身觉冷,夏日恶风扇、空调而喜棉被。查:舌偏红,苔黄厚腻,脉细弦。上述症状自2004年5月起出现,于全国多个中西医院五官科、呼吸科及内科求治,各种检查均无异常,各种治疗均告罔效。

笔者因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从中医“喉痹”论治,处方以3个方面用药。一是解毒利咽: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15克,山豆根3克,射干3克,马勃10克,僵蚕6克,牛蒡子12克。二是清心胃之热:生地15克,竹叶10克,通草10克,生甘草梢6克,石膏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三是降逆活血:丹参15克,降香10克。药予7剂。

另用吴茱萸60克,嘱研末,每日晚临睡前,取5克以热醋调敷脐上,覆以纱布固定。

4月22日二诊:患者诉遵嘱服用中药7剂,但吴茱萸敷脐1夜即因皮肤发红而自行停用,诸般症状并无丝毫改善。以首诊方加减后再予7剂;因吴茱萸敷肚脐皮肤过敏,改予细辛30克,嘱研末,用法同上。

4月28日三诊:患者诉未曾服用二诊方药,因当日晚仅外用细辛贴敷脐上,约2小时后,咽喉部及胸骨上窝疼痛顿止,如烟消似云散!翌日诸症消失,仿佛不曾有过此疾,患者因此没有再服中药,也没有继续用细辛外敷,持续年余之怪症,竟因细辛敷脐1夜而霍然消失,连续6天未再有任何不适,直至来诊。

说实话,笔者从未遭遇过这类患者,只不过从直觉知道对其需要用“非常之法”进行治疗。病程已久,莫非经络阴阳闭塞?十二经脉惟太阳行脑后从背,其余皆凑咽喉,故诸经病变皆可上及咽喉。

中药敷脐疗法属于药物外用经皮肤吸收。但是肚脐处皮肤不同于一般的皮肤,该处曾经通人体之内外,较之其他部位,药物的渗透性或吸收更佳;况且脐名神阙,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从历代针灸文献看,神阙穴的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医宗金鉴》言神阙穴能“主治百病”。盖神阙穴联系全身经脉,药物经脐部皮肤吸收后,可循经络贯穿全身,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

《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用针如此,用药亦然。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之功。《本草正义》云其“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巅顶,通利耳目……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透肌肤”。细辛敷脐,以其辛散窜通的功能,打通了经络的闭塞。诚如清·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本草纲目》和《卫生家宝方》均载有“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的内容,小儿皮肤娇嫩,可见细辛对皮肤刺激性较少。的确,本患者初用吴茱萸时皮肤过敏,外敷细辛时无此不良反应。

但以一味细辛敷脐,价格不过几角,居然使折磨患者年余的怪症立时消散。按语及此,无力再深入阐明其理,岂非中医药学之神奇与博大精深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