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2015-12-11阅读:9217 学员编辑 收藏

……

从1990年8月~1991年2月,笔者运用外刺四缝穴配合内服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90例,并与单用参苓白术散内服1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90例,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6个月~1岁者2例,2~4岁者26例,5~7岁者34例,8~12岁者28例;病程1~3个月14例,4~6个月28例,7~12个月32例,1年以上者16例。对照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6个月~1岁者1例,2~4岁者3例,5~7岁者5例,8~12岁者3例;病程1~2个月者2例;4~6个月者5例,7~12个月者3例,1年以上者2例。

1.2病例选择

小儿有较长时期厌食,形体瘦,乏力,面色萎黄,腹胀,便秘或便溏等消化不良症,并伴有轻度贫血。排除慢性肠炎,慢性菌痢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苡仁各10g,甘草6g,桔核、砂仁各5g,陈皮8g。共为细末,每日三次,每次2~4g。若兼口渴喜饮,大便干结者,用乌梅15g,火麻仁8g,麦冬8g,煎汤送服上药;若兼脐周疼痛,腹胀者,用乌梅15g,使君子12g,槟榔10g,煎汤送服上药;若兼呕恶欲吐者,用生姜6g,法夏6g,大枣3枚,煎汤送服上药。

治疗组在服上药同时用三棱针在患儿两手四缝穴处(即掌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二关节中部)经常规消毒后点刺,挤出淡黄色液体,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干,16天点刺一次。

两组各治疗32天,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大便常规。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食欲、胃纳恢复正常,如同健康儿童,其它症状均消失。

好转:食欲、胃纳增加,但未恢复到正常儿童饮食量,其它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所有症状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90例中,痊愈7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对照组12例中,痊愈3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两组比较,x2=12.51,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食欲增加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治疗组治愈的72例中有50例在20天以内恢复正常;对照组治愈的3例都在20天以后。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比较:治疗组90例中有49例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前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96g/L,治疗后为113g/L,平均增加17g/L(P<0.01);对照组12例中有6例治疗前平均值为107g/L,治疗后为110g/L,平均增加3g/L(P<0.05)。

4讨论

刺四缝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一种方法。小儿疳积与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相同,只是在症状上轻重有别。其病因病机均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伤伐脾胃所致。脾胃受损,胃纳受阻,则产生厌食症。脾主运化,脾运不健,则腹胀,腹痛,便秘或便溏,暧气,呕恶和面色萎黄等症相继而生。据报导:斜刺四缝穴可以使肠中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增加,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加。再配合内服参苓白术散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则两者相得益彰,因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0期第21卷 临床 作者:李淑香许玉清 单位: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432200))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