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症状诊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2015-12-23阅读:9357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气候潮湿、温暖地区的外耳疾病。……

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本病。多数学者认为,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另外,挖耳损伤也为继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首先应清除外耳道苔膜,拭干创面,局部可搽敷或滴用2%龙胆紫酒精,3%水杨酸酒精,1%麝香草酚酒精,2%苦味酸酒精等,亦可喷用制霉菌素硼酸粉(每克硼酸粉中含制霉菌素1 0万单位)。外耳道较干燥者亦可涂用制霉菌素油膏。必要时可口服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药物。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湿热郁蒸肌肤,治宜燥湿清热止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白蔻仁 15g ,藿香15g,茵陈12g,滑石12g,木通12g,菖蒲12g,黄芩15g,薄荷10g,连翘12g,白鲜皮 1.5g,苦参12g,枳壳10g,甘草6g。水煎内服。外用耳炎灵滴剂搽患处;亦可用黄连10g,冰片3g,浸入70%酒精50ml中泡24小时后,用酒精搽患处。

(责任编辑:黄彬)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